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
新疆六地区HIV/AIDS患者舌象特征调查分析
目的:描述新疆6个艾滋病高发区HIV/AIDS患者舌象的差异.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调查伊犁、乌鲁木齐、吐鲁番、喀什、库车、库尔勒6个地区HIV/AIDS患者舌象,分析其特点,比较六地区舌象差异.结果:新疆地区HIV/AIDS患者舌象以舌胖大边有齿痕,舌淡红,苔薄白为主.喀什、库尔勒地区较其他地方红绛舌、厚腻苔、瘦薄舌偏多.结论:提示在新疆这个大环境下,6个艾滋病高发区由于环境、气候、饮......
作者:曾琳;马建萍;马秀兰;张颖;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李静茹 刊期: 2017- 06
-
基于证素辨识原理的证型名称及内涵规范实践与思考
目的:运用证素辨识原理进行证型名称及内涵规范.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运用数据处理技术,将不同辨证体系下具有相同内涵(证素相同)的证型名称进行统一.结果:对来源95国标(GB/T15657-1995)、97国标(GB/T16751.2-1997)、《证素辨证学》常见证型数据统一规范.结论:基于证素辨识原理,可以实现常见证型名称规范与内涵统一,但一些特殊的辨证方法所涉及的证型名称规范有待进一步......
作者:赖新梅;杨雪梅;陈梅妹;俞洁;李灿东 刊期: 2017- 06
-
中医肺病领域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
目的:对中医肺病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质量评价,通过分析该领域临床实践指南现状,为循证研发临床实践指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和万方数据库和中国临床指南文库,同时追查参考文献或应用已获取指南更新前的版本.截止时间为2016年2月.使用AGREEⅡ对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并通过组内相关系数对评价者间总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终纳入33部临床实践指南,仅5部指南是以证据为基础的指南.33部临床实......
作者:王云云;赵晨;靳英辉;曾宪涛;王盛隆;封继宏;张洪春 刊期: 2017- 06
-
从先秦人文思想论“脾为谏议之官”
《黄帝内经》的补遗篇中将脾比作“谏议之官”蕴含了一定的人文思想因素,为了全面理解前人对“脾为谏议之官”的诠释,文章将回归至先秦时期,通过认识先秦时期“脾为谏议之官”的文字内涵、社会官制等级制度以及儒家和道家思想,研习“脾为谏议之官”相关的著作与文献,来分析先秦人文思想与“脾为谏议之官”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先秦人文思想是“脾为谏议之官”产生的思想基础,脾主运化为脾行“谏议”之职提供物质来源;脾位中......
作者:王熙婷;王佰庆;王彩霞 刊期: 2017- 06
-
基于“和”哲学的中医“和”思维探究
和,作为中国多元思想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概念,是承载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精髓的核心理念,其哲学思想渗透在中华文化及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医学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之衣钵,确立了独特的自然观、生命观、疾病观与治疗观,建立起以“和”为治疗理念的医学体系.这一渗透着朴素哲学观并极具先进性的中医诊疗思维,是中医数千年岿然屹立的根基之一.文章基于中国“和”文化的溯源及其哲......
作者:耿彦婷;王欢;宋庆桥;师帅;石晶晶;胡元会 刊期: 2017- 06
-
李约瑟难题的文化解析——兼论中医是否属于科学
通过对科学的孕育过程及形成机制分析发现,科学是西方的传统,西方科学是科学的典型形态,即以理论为牵引,技术则是水到渠成的结果.道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科学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中国传统文化也以理论建构为首务,而且博大精深,但表现在道学而非科学上.中国古代科学是自发性而非自觉性的,基本停留在技术层面,在理论上少有建树.中医属于道学而非科学,只有从道学角度才能真正理解中医、弘扬中医,而从科学的立场......
作者:王振华;王志翔 刊期: 2017- 06
-
论盐与五脏相关性
文章探讨盐与五脏的相关性.盐味咸、性寒、入肾.摄盐适度,因肾为水脏,成为水化,同气相求,故可滋肾水;因肾中蕴育元阴元阳,盐养肾以生肝血、降心火、化脾气、安肺金.摄盐过度,因咸味涌泄,损伤肾精,故可导致肾水泛滥;因肾为先天之本,与心、肝、脾、肺相关联,过食咸盐,伤及肾水而引动肝火、抑制心气、损伤脾阳、耗损肺气.由此可知,盐与心、肝、脾、肺、肾相关,尤与肾关系密切.生活中根据个人体质,摄盐应掌握度,食......
作者:马晖;夏丽娜 刊期: 2017- 06
-
北京西鹤年堂生麻黄“去节”和“九转南星”传统炮制方法的优势——与北京市中药炮制规范的比较分析
文章讨论了中药传统炮制方法与现行北京市中药炮制规范的异同,通过对北京著名中药店西鹤年堂传统炮制技艺:生麻黄“去节”与“九转南星”两种具有典型特色的传统药物炮制方法的意义、具体操作步骤以及特色优势等的访谈及文献学研究,阐释在中药炮制工艺改革过程中深入研究传统炮制方法,通过以临床疗效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筛选改进工艺,建立质量标准的必要性.......
作者:尉捷;吴婷婷;王育林 刊期: 2017- 06
-
《黄帝内经》神志理论论要
文章阐述了“精气-阴阳-五行”是中医神志理论方法学基础;五脏藏神、情志、人格体质等构成《黄帝内经》神志理论主要内核;对神、魂、魄、意、志(智)等内涵、进化及其功能活动深入解读;强调发展七情五志理论,补充“郁”和“急”等情志元素;阐发五脏与神志关系及精、气、神相互关系为神志活动的生理基础;分析情志过极导致气血逆乱、邪阻内扰、精气耗伤、心身损害等病机理论,为中医诊治心身疾病及调神养生防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杨凤珍;烟建华 刊期: 2017- 06
-
“轻而徐入,不痛之因”之我见
笔者汲取古人的宝贵经验,分析窦汉卿“轻而徐人,不痛之因”的核心思想,结合临床操作体验,深刻领会其“轻”和“徐”各自的含义,及二者密不可分的联系,结合应用于针刺“入”的操作过程中,增加医者“治神”“守神”等能力的前提下,既可解决患者生理性疼痛,又可缓解心理方面疼痛,保证针刺操作稳妥顺利,明显实现“不痛”的针刺效果,有效提高针刺疗效.......
作者:李宝岩;马原;白增华;谷忠悦 刊期: 2017- 06
动态资讯
- 1 基于前瞻性注册登记研究的风邪犯肺证4项炎症指标特征分析
- 2 中药外用对小白鼠的抗早孕作用--药物作用的时间效应观察
- 3 “三焦”形质论
- 4 补阳还五汤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ApoE-/-小鼠Toll样受体4及其下游主要元件的影响
- 5 人迎穴改良针刺提插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浆NPY及UⅡ浓度的影响
- 6 东北地区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初探
- 7 中医治疗失眠医案用药方剂计量学分析
- 8 通便汤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9 中药复方的临床药动学进展
- 10 脾气虚证模型大鼠神疲乏力的客观化评价
- 11 敦煌卷子张仲景《五脏论》中的药对解读
- 12 4种上焦水饮内停动物模型的比较
- 13 从病理状态下肺功能与胃肠功能的变化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
- 14 基于脂多糖诱导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炎性活化的热毒生风型络风内动细胞模型构建
- 15 湿热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 16 红芪总多糖体内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 17 论唐宗海《血证论》辨治内伤咳嗽思想
- 18 临床实践中推拿手法规范化的思考
- 19 针灸配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 20 祛麻煎外用治疗奥沙利铂相关外周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