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第6期文章
  • 巴戟天药物血清对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巴戟天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B)增殖及其活性的影响,探讨巴戟天壮骨作用的实质.方法:取新生SD大鼠头盖骨提取成骨细胞,给巴戟天药物血清,测定巴戟天对成骨细胞(OB)增殖、分泌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结果:巴戟天醇提物及巴戟天正丁醇部位能显著刺激OB增殖;巴戟天中正丁醇部位低剂量组可促进分化中的OB分泌ALP和OC,并可促进OB......

    作者:凌昆;赵诣;郭素华 刊期: 2010- 06

  • 从体质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病

    文章按照体质学理论把高血压分为火热质、阳虚质、痰湿质、阴虚阳亢质4种常见体质类型,从整体的体质入手,中医临床中分别给予清热解毒、温阳摄纳、化痰祛湿、平肝潜阳等治法全面调整高血压患者机体的失衡状态,为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提供一种思路.......

    作者:柳洪胜;白文;戴中;王少杰 刊期: 2010- 06

  • 《素问》病机十九条探赜

    病机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则开其先河.经后世充实完善,传统病机业已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对其初始义蕴理解的偏差,并影响对其进行的现代研究.文章主要基于的学术背景,探讨了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构成、内容完整性和病机确定依据等,提出一些新看法.......

    作者:梁茂新;郑曙琴 刊期: 2010- 06

  • 当归补血汤对高糖条件下系膜细胞增殖及TGF-β1 mRNA和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汤对培养在高糖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GM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TGF-β1mRNA)及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防治中的意义.方法:①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动态观察各种处理因素的作用下各组GMC增殖情况;②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各种处理因素的作用下各组GMC中TGF-β1mRNA表达的情况;③用Wester......

    作者:周必发;张莹雯 刊期: 2010- 06

  • 外加刺激对针刺穴位时大脑皮层体觉区诱发电位地形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外加刺激与皮层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变化的内在联系.方法:观察对象为33名健康成年无感传志愿者,以脑电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自颅外记录SI的体觉诱发反应地形图.外加刺激的方法:①以柔软的画笔仅在头面部、下肢部、躯干部轻轻刷动;④以柔软的画笔分别在下肢部、躯干部以及沿胆经的路线并绕行上肢模拟感传的速度轻轻刷动.结果:①以柔软的画笔仅在头面部或仅在下肢部或仅在躯干部轻轻刷动刺激时,在SEP地形图上只在......

    作者:许金森;潘晓华;胡翔龙;萨喆燕;郑淑霞 刊期: 2010- 06

  • 围绝经期综合征肝气郁结证患者雌激素受体β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基因(ERβ)多态性(rs3020444)与围绝经期综合征肝气郁结证(气郁证)的关系.方法:选择围绝经期综合征气郁证患者100例、非气郁证86例和正常对照组10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ERβ-T/C多态性.结果:卡方分割显示气郁证组的TT频率(84.0%)高于与非气郁证组(68.6%)及对照组(68.0%),差异显著(P=0.00......

    作者:李红;任林;李灿东;林雪娟 刊期: 2010- 06

  • 两种糖尿病大鼠模型证候特点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2种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证候特点.方法:80mg/kg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腹腔注射或高脂饮食辅以35mg/kg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每周观察大鼠的宏观指征,定期检测大鼠的抓力、体温,8周后处死检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常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等指标,分析2种糖尿病大鼠模型证候特点的异同.结果......

    作者:韩静;潘秋;余俊达;柴欣楼;刘永刚;赵慧辉;王伟 刊期: 2010- 06

  • 益髓颗粒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细胞相关因子表达影响

    目的: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动物模型,观察益髓颗粒对模型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影响,探讨益髓颗粒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治疗组和益髓颗粒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隔日1次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建立ITP小鼠模型,于造模第8d开始,各组均按0.2mL/(10g·d)体积灌胃.其中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泼尼松......

    作者:吴晓勇;李冬云;陈信义;王瑞昙;岳明;张恩户 刊期: 2010- 06

  • 中医将息法是提高药物临床疗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文章从中医将息法的含义,历代医家对将息法的研究和阐述,将息法各种方法的整理研究等方面详细阐述将息法的重要性,认为正确的药物煎煮方法,合理的药物服用方法和服药后的各种将息法是中医将息法的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应该加以选择使用,提出中医将息法是提高药物临床疗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黄建波;张光霁;申力;周凯 刊期: 2010- 06

  • 古代医学分科史考论

    文章对自商周至清末有关医学分科的史料加以梳理,对中国古代医学分科体系的发生、发展过程做出系统描述,以期为当代中医教育、医政管理的研究与实务提供借鉴.......

    作者:马燕冬 刊期: 2010-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