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年第10期文章
  • 浅论肝阳虚是郁证发作的基本病机

    郁证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疾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加剧,使得郁证的发病率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于郁证病机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文章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论证了肝主疏泄与郁证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肝阳是肝主疏泄功能的动力.并进一步阐释了肝阳亏虚可导致肝失疏泄,终形成郁证.......

    作者:安忠秋;王海军 刊期: 2015- 10

  • 少阳病提纲证的病机及治疗探析

    文章对少阳病提纲证的病机特点进行了剖析,并对主证进行了归纳,阐述了其与少阳病柴胡证的区别;同时对其治疗禁忌、治疗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梳理,丰富了少阳病提纲证的治疗内容.......

    作者:李游;尹婷;尤亚 刊期: 2015- 10

  • 慢性肾脏病病理与中医辨证动态变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病理和中医证型动态变化的关系,为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标准化,及为该疾病合理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收集并调查研究2010年-2012年曙光医院慢性肾脏病肾穿刺活检病例78例,研究并分析慢性肾脏病病理和中医证型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规律.结果:慢性肾脏病病理类型的中医证型呈动态变化,并具一定的规律性.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证型的动态变化符合中医传统理论证型的传变规律,与病理......

    作者:吴凌波;何立群 刊期: 2015- 10

  • 《黄帝内经》论治理论与《神农本草经》中药理论比较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医学典籍,其中蕴含丰富的论治理论.《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早的本草学专著,为中药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既往关于两部著作的理论研究颇多,却鲜见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文章从对药性的认识、药物配伍原理、临证原则、用药规范4个方面对《黄帝内经》论治理论与《神农本草经》中药理论进行比较,以探讨二者的联系和异同,对于认识和理解二者在中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鑫;钱会南 刊期: 2015- 10

  • 基于HIS数据库中肠炎性疾病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肠炎性疾病住院患者人口学分布、亚型的年龄分布及治疗效果、住院患者例数与节气的分布等情况.方法:采集2006年6月30日-2011年8月23日入院的全国20家三甲综合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第一诊断为肠炎性疾病的住院患者信息,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患者人口学信息、出入院情况、治疗效果、发病节气的分布情况.结果:14758例肠炎性疾病患者中,有年龄纪录的为9052例,年龄中位数为45岁,多集......

    作者:高茹;黎元元;谢雁鸣;杨薇;赵维;庄严;王永炎 刊期: 2015- 10

  • 脾虚、肾虚及脾肾两虚证大鼠外周血中OPG、RANKL、VIP、MTL及GAS不同表达特点

    目的:探讨脾虚、肾虚及脾肾两虚证在骨质疏松症发生过程的作用和特点.方法:制作大鼠脾虚、肾虚、脾肾两虚模型,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骨密度(BMD)以及外周血中骨保护素(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脾虚模型组BMD及OPG含量与之无显著差异;肾虚及脾肾两虚模型组BMD及GAS、MTL、OPG......

    作者:刘梅洁;李鸿泓;赵宏艳;于峥;王少君;李艳;刘红;潘静华;陈曦 刊期: 2015- 10

  • 六经辨证浅析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

    以吗啡、芬太尼、羟考酮缓释片为代表的阿片类药物为治疗中重度癌痛的基本用药,但其发挥止痛作用的同时,其不良反应也在所难免.其不良反应大致包括便秘、恶心、呕吐,以及嗜睡、过度镇静、尿潴留、瘙痒、呼吸抑制等.而从中医角度考虑,就其不良反应而言,阿片类药物为阴寒之毒,其性偏燥.文章从《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出发,探讨临床肿瘤患者常用止痛药物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符合六经辨证的表现,临床常常以阳明证、少阳证以及......

    作者:韩海成 刊期: 2015- 10

  • 中医药干预无症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本研究观察参灵扶正胶囊和清毒胶囊干预无症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10例无症状HIV感染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予中医药辨证治疗,后者予模拟剂,观察发病百分比,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细胞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发病百分比为22.73%,对照组为3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CD4......

    作者:李璇;苏齐鉴;梁健;邓鑫 刊期: 2015- 10

  • 张璧伤寒学术思想浅析

    张璧是金代医家张元素之子,其存世的医著主要是《济生拔萃》中辑录的《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与《云岐子注脉诀并方》,对伤寒与脉法颇多发挥.张璧的伤寒学术思想主要有4个方面:①以方类证与以病证统方相结合的方式编次《伤寒论》;②强调六经标本的概念;③辨寒温之异,倡营卫二纲;④阐发伤寒变病、变证的治疗.张氏的伤寒学术思想在继承张仲景学术思想基础上颇有创新,研究这部分内容对于了解中医伤寒学术在金元时代的发展具有......

    作者:郑齐;翟志光 刊期: 2015- 10

  • 基于文本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哮喘处方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文献的中医药治疗哮喘的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30年来(1979年-2013年)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哮喘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文献,对药物、方剂和名词术语进行规范,提取篇名、发表年代、发表刊物、方剂、中药等相关信息,运用Excle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筛选符合要求文献432篇,其中支气管哮喘311篇,咳嗽变异性哮喘121篇.哮喘常用经典方......

    作者:孟繁璞;王志飞;谢雁鸣;黎元元 刊期: 201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