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第11期文章
  • 糖皮质激素对成骨细胞活性与分化的影响及β蜕皮甾酮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GC)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活性、分化的影响以及牛膝活性成分β蜕皮甾酮(β-Ecd)的干预作用,以探讨GC引起骨质疏松的部分机制.方法:由骨髓基质细胞分化培养成骨细胞,用地塞米松(Dex)以不同剂量不同作用时间处理细胞,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后,将细胞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1×10-5mol/LGC模型组、GC+10-5mol/LRU486组、GC+10-5mol/L阿仑膦......

    作者:戴薇薇;邢秋娟;金国琴;张丽娜;康湘萍 刊期: 2013- 11

  • 背光模组在中医望诊标准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文章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背光模组技术应用于中医望检测标准光源环境设计中,基于中医望诊标准环境设计要求,为对背光模组组件及结构进行优化,终目的是构建用于模拟人眼功能的、符合中医望诊要求的标准光源环境,本研究可为中医其他望诊仪器如,痤疮、色斑、肤质及掌纹等标准环境设计提供研究思路及技术支持.同时也为背光模组技术在医学中的更广泛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宫爱民;王忆勤;钱鹏;燕海霞;许朝霞 刊期: 2013- 11

  • 一个以“火”为始源域的中医概念隐喻认知系统

    古代中医学家通过自然界来认识人体,“天人相应”这种隐性认知手段,恰好可用现代隐喻认知学使其凸显出来.以“火”为例,从人类所体察的火的特性出发,探讨古代中医学家从“自然之火”到“人体之火”的隐喻认知过程,揭示在中医理论中存在一个以“火”为始源域的中医概念隐喻认知系统.广而言之,中医学研究人体内部世界,其理论形成过程正是一种具身的隐喻认知行为.......

    作者:刘惠金;贾春华 刊期: 2013- 11

  • 出血性中风病机证素辨证诊断的思路与方法

    有其“症”,辨其“证”,分其“型”,是中医传统辨证体系的基本模式,其优势和特色是灵活、多变,缺陷是难以规范统一,尤其是中风等重大疾病.文章基于审证求机提出病机证素概念,它是某种疾病范围内某一证候的病机要素,能概括、体现该病证的病机特征.病机证素源自病理因素,数量有限,内容相对清晰,故建立其规范化的辨证诊断标准是完全可行的.先辨别并规范有限、清晰的病机证素,再组合为复杂多样的证名,是病机证素辨证的核......

    作者:李婷婷;过伟峰;孙蓉蓉 刊期: 2013- 11

  • 214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痛风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方法:利用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浙江及河南6家医院收集的214例样本数据,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各体质类型的得分;判定每个患者的体质类型.结果:原发性痛风人群中,8种偏颇体质占100%;8种偏颇体质中常见的体质类型是痰湿质,占21.03%,气虚和阳虚体质共占28.04%.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居住环境与痛风的发病有关.结论:原发性痛风以......

    作者:孙静;杨科鹏;赵天喜;张新华;李荣群;温成平;谢志军 刊期: 2013- 11

  • 慢性愤怒应激对脑老化大鼠学习记忆及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愤怒应激对大鼠脑老化进程及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在D-半孚糖(D-gal)衰老及脑老化模型基础上引入愤怒刺激,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慢性愤怒应激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测定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愤怒应激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血浆NE、DA升高,5-HT降低.结论......

    作者:刘胜利;詹向红;李伟;王淑玲;赵君玫;王友杰;刘高建;王慧霞 刊期: 2013- 11

  • 何谓经方——略述经方定义己见

    经方,近代一般多指经典名方,又多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之方剂,是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相对之谓.但确切来说,经方,是指一个医学体系.是指以仲景学说指导辨证论治的医学体系.其体系的形成,源于上古神农时代至汉代的用药治病经验总结,先以单味药治病,后以复方治病,渐渐形成以方证理论治病理论体系.其主要理论是八纲、六经.其特点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是有别于医经的医学体系,其代......

    作者:冯世纶 刊期: 2013- 11

  • 补肾活血化痰法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痰法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1例,对照组106例.治疗组予西药基础治疗+补肾活血化痰中药,对照组予单纯西药治疗,两组均观察用药12周.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定、颈动脉斑块及血流检测,评价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

    作者:陈文强;黄小波;王宁群;陈玉静 刊期: 2013- 11

  • 张仲景活血化瘀法用药规律浅探

    活血化瘀治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其肇始于《黄帝内经》,奠基于张仲景,发展于后代,研究和广泛应用于当代,而张仲景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张仲景在具体活血化瘀选方用药的把握上呈现的规律与特色,值得临床借鉴与研究.文章较为全面地归纳了张仲景活血化瘀法的22首方剂、62味药物,并分析了它们的应用与组合规律,以及后世医家的进一步拓展,有较高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作者:杨文喆 刊期: 2013- 11

  • 白藜芦醇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白藜芦醇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用.方法:将RSV接种在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上,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和MTT法,以利巴韦林作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白藜芦醇在治疗、预防、直接抑制3种作用模式下细胞存活率.结果:3种作用模式对RSV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治疗作用和预防作用较明显,在预防作用模式下,白藜芦醇组CPE与利巴韦林组相比明显减少;治疗作用模式下,与RS......

    作者:谢秀春;徐建亚;汪受传 刊期: 201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