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
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相关性.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无动脉硬化闭塞症者100例、糖尿病足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者102例及单纯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0例,记录其一般资料,进行组间比较,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从多角度进行疾病间的比较与探究.结果:3组在一般资料,合并症,症状积分,实验室资料,足部X光片,下肢彩超,终极事件等方面比较中均存在不同差异,糖尿病与下肢缺血在疾病全程......
作者:徐旭英;孙丽蕴 刊期: 2014- 06
-
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艺”与“道”的关系.中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命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中医学继承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于生命根源和运动规律的认识;运用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以阴阳五行象数理论为认识工具,对于人体生命运动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刻的考察和系统的总结.文章从“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五行象数理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作者:王育林;樊经洋 刊期: 2014- 06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证素变化与熵变的内在关系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骨免疫功能增强,导致骨偶联失衡,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超过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引发体内的正熵增加,从而影响机体的有序态.肾阳虚证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常见证型之一,人体是一个非平衡的开放系统,也是一个高级的耗散结构,在不断与内外环境进行物质、能量等各种信息交换时,用负熵克服体内的正熵,维持机体的有序态.因此文章基于肾虚骨痿理论,以熵变理论为切人点,探讨肾阳虚证素变化与熵变......
作者:梁文娜;李亚婵;李西海;李红;李灿东;甘慧娟;康洁;丁珊珊 刊期: 2014- 06
-
基于“体质土壤”学说的痰湿体质异病同治学术传承研究
文章以痰湿体质易患疾病的调治为切入点,从异病同体、异病同治视角,对王琦教授的“体质土壤”学说、“加减分消”治法和“主病主方”思想等学术经验,以及倪诚教授的“三焦分消”治法及“酸味制甘”、“搜络剔邪”组方思路,开展学术传承研究.文中还结合2则医案进行“体质土壤”学说的临床验证和兼夹体质的调治说明.......
作者:董伟;倪诚;英孝;丁晓颖;何丽清;张丹丹;王舢泽;梁嘉玲;缪立辉 刊期: 2014- 06
-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对骨蚀灵胶囊干预激素诱发股骨头坏死的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激素诱发股骨头坏死脂质代谢变化规律,寻求中药干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激素诱发股骨头坏死实验兔模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观察与体内脂质代谢密切相关的游离脂肪酸(FFA)在激素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生化分析对血清脂质和脂蛋白的影响;观察股骨头骨组织形态学的相应改变.结果:在3周和5周的时问点上,实验动物血浆中FFA呈先高后低现象,3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
作者:于雪峰;彭维霞;陈凯云;吕岫华;樊祥伟;徐江霞;刘伟;艾萍;李小萌 刊期: 2014- 06
-
试论“治脾以安五脏”理论在艾滋病中的作用
中医学中脾脏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五脏中有重要的枢机作用,艾滋病的发病是脾与五脏相互影响的结果;在AIDS期五脏俱虚易致机体内外之邪相合侵袭人体,正气虚衰.研究中可以看出脾虚是艾滋病发病的重要环节,艾滋病的治疗中医多以改善脾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功能为主,多从脾脏治疗入手.脾旺则五脏安,五脏安则正气充,正气充则机体健,应有所侧重的进行辨证论治、因病施治,从而减慢艾滋病的进程,提高患者的......
作者:黄冠;徐立然;郑志攀;孟鹏飞;马秀霞;唐引引;宋夕元;恵高萌;贺小举 刊期: 2014- 06
-
“毒”邪致慢性心力衰竭理论依据初探
根据心血管疾病中“心血管事件链”发病规律的认识,从慢性心衰各个基础疾病与“毒”邪的关系,探讨慢性心衰病中“毒”邪的存在.通过对“毒”内涵的认识及特点分析,进而研究高血压病与“毒”邪、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与“毒”邪、糖尿病性心脏病与“毒”邪,以及病毒性心肌炎与“毒”邪的相互关系,为慢性心衰“毒”邪致病假说提供理论依据,结合“毒”邪致病的特点及慢性心衰发病特点的相似性,认为在慢性心衰中有“毒”邪的存在......
作者:袁天慧;冼绍祥;杨忠奇;汪朝晖;李小兵;王陵军;申啸笑;沈淑静 刊期: 2014- 06
-
论《金匮要略》“痰饮病篇”提出“四饮”的意义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中首条提出“饮有四”,历代对此理解不一,文章仔细分析相关条文,探讨痰饮病及四饮病发病特点,并结合条文编排方法和叙述手法的角度,综合分析“四饮”条文在整篇之中的意义,讨论现时“痰饮病分为四种”的主流观点的合理性.研究发现张仲景于本篇提出“四饮”的意义,除了描述四饮病的证候和病机,有利于学者掌握几种常见疾病的证候和病机特点外,还借四饮的不同病位、病势、病情等,揭......
作者:吴梓新 刊期: 2014- 06
-
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reg细胞Foxp3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Treg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和靶点.方法:使用TNBS造模成功后,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肠化湿方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灌胃给药连续7d后,处死小鼠;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中CD4+CD25+reg细胞Foxp3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组织中Foxp3的浸润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特异性转录......
作者:陆玥琳;沈洪;倪菲菲;杨旭 刊期: 2014- 06
-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纳入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有效性分析.结果: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在改善脑梗死患者功能及病残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纳入的5篇文献未报道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结论:现有证据提......
作者:薛斐然;华国栋;张彦丽;郑宏;廖星;张允岭 刊期: 2014- 06
动态资讯
- 1 基于中医脉诊三部理论的多导脉象检测系统
- 2 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 3 山药在方剂中的配伍规律研究
- 4 六味补气胶囊对COPD肺气虚证大鼠JAK/STAT通路、MMPs/TIMP的影响
- 5 黄海龙应用虫类药的经验
- 6 疏肝利胆消石法治疗胆泥症78例
- 7 温阳化饮方通过调节MMP-9活性干预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气道重塑的机制
- 8 针灸治疗绝经相关症状和生活质量的系统评价
- 9 蒙药山沉香普通粉与超微粉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 10 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不同分期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
- 11 国医大师陆广莘健康医学思想基本要点
- 12 常通口服液对大鼠正常及粘连腹膜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
- 13 盆腔器官脱垂不同气虚分级MMP-9、TIMP-1mRNA表达差异性的研究
- 14 周铭心教授辨治闭经方略分析
- 15 肛瘘中医微创治疗刍议
- 16 神仙家与中医养生关系及流变
-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计算机自适应诊断模型的证型构建与定性化
- 18 《景岳全书》痰证诊治研讨
- 19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不同体质青年学生口腔呼气气味图谱研究
- 20 张仲景治疗精神疾病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