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年第4期文章
  • 脾脏实体之中西文化认知考辨(三)——清至民国时期“脾脏”实体的认知迁流及其思考

    文章通过对清朝至民国时期医书中描述脾的文献分析得出:《黄帝内经》《难经》脾脏实体认知的观点得到了此时期众多医家及清朝官方医学的认可,尤其在西学东渐之后,关于《黄帝内经》《难经》观点的医家论述尤渐清晰,因此,从历史上看,中医“脾”解剖实体所指的核心不离现代医学的“胰腺”.而非现代医学的“脾脏”.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中医“脾”的翻译与这个核心相背离.现今中医学界有必要对中医“脾”的翻译或解释进行商讨......

    作者:刘旭;诸剑芳;马凤岐;屈庆;朱邦贤;金肖青 刊期: 2017- 04

  • 非可控性炎症对Hp相关胃病恶性演变与中医证候研究的启示

    非可控性炎症(NRI)是宿主、机体微环境与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复杂病理过程,作为炎症的中心环节,NF-κB信号通路和microRNA分子异常所致的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异常表达,以及炎性细胞功能的失调,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HPGD)NRI发生的分子基础;文章初步提出“邪毒致变”的观点,并据此探讨HPGD恶性演变过程中,炎性微环境改变与不同中医证候特征关联的可能性.......

    作者:胡玲;陈昫;龚琳 刊期: 2017- 04

  • 从阴阳二旦之方证对比探讨黄芩汤理法

    《伤寒论》的许多方剂是从《汤液经法》中衍化而来,其中黄芩汤是从小阴旦汤化生而来.在《汤液经法》中小阳旦汤和小阴旦汤都是治疗外感天行病的,而阴阳二旦是仲景经方的来源与核心,通过对比小阳旦汤和小阴旦汤,容易理解小阴旦汤的病机和用法,从而更好地研究黄芩汤的理法.黄芩汤的病机是邪热伤滓.......

    作者:石镇东;林树元;徐玉;刘晓谷;邓金钗;郑小伟 刊期: 2017- 04

  • 《黄帝内经》脾胃理论的源流及其意义

    “河图”“洛书”是认知并用以解释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工具,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黄帝内经》受其影响,借助其建立的符号、数字模型,表述当时对生命科学知识的理解,并在其智慧的启迪之下产生“十月太阳历法”“阴阳”“五行”“左旋顺生”“重土”“重阳”等观念,对《黄帝内经》建构脾胃理论有深刻的影响,故予以陈述,以飨同道.......

    作者:姜莉云;吴文笛;许云姣;时岱;李翠娟;张登本 刊期: 2017- 04

  • 摩法在历版教材中的梳理对比分析

    比较历版推拿教材中关于摩法各知识点的演变与发展,考察各知识点的异同.整理从1959年到2015年间有摩法内容记录的29本教材,对29个版本教材中关于摩法的内容进行提取、整理、对比和分析.29个版本的推拿教材中关于摩法的各知识点存在不同叙述.自1959年至今的推拿教材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不断演变,知识点有缺失、延续、新增.关于摩法知识点的叙述存在差异.......

    作者:马驰;于天源;贾文端;陶艳红;刘瑄慈;郭鑫 刊期: 2017- 04

  • 论“玄府”

    本文系统回顾了玄府理论的相关文献.玄府概念起源于《黄帝内经》,意为汗孔,金代刘完素将其拓展为“周部全身、至微至细”的结构.清代、现代的部分学者虽对玄府概念有所拓展,但“分布于全身的窍、道结构”的观点被多数人接受.玄府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也已陆续出现.玄府对气血津液神的运行流通具有关键作用.玄府闭塞或开通太过将引起诸多病变.其治法可分“开玄”与“固玄”.玄府理论在临床诊疗的应用,古代以五官科疾病多见,目......

    作者:叶汝萍;胡镜清;方锐;唐有瑜;王传池 刊期: 2017- 04

  • 昼夜节律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周期在24h左右的昼夜节律是生物依赖的,目前也是相对研究比较多的一种生物节律.中医学倡导人与自然及时空的统一,从时间结构论述人体是中医学的主要特色所在,其对昼夜节律的研究也有独到的见解和实践.昼夜节律应用到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各个层面,中医学根据自然界节律的变化角度来阐述人的生理、病理节律变化,并用以诊断疾病并选择有利的时间进行治疗和预防,其中顺应昼夜节律而确立的诊治方法内容尤其丰富.文章搜集......

    作者:丁莉;王平;游秋云;龙清华 刊期: 2017- 04

  • 升解通瘀颗粒对稳定型心绞痛气陷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观察升解通瘀颗粒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08例稳定型心绞痛气陷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升解通瘀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心绞痛疗效、心电图、中医证候、血脂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的改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83.92......

    作者:李春岩;史载祥 刊期: 2017- 04

  • 妊娠药忌与妊娠禁忌考辨

    在现代文献中,妊娠药忌与妊娠禁忌均用作指代妊娠期对某些药物的禁忌.但通过对古今文献考证可知妊娠禁忌包括妊娠起居禁忌、妊娠食忌、妊娠药忌等,是妊娠药忌的上位词,以“妊娠禁忌”命名该概念欠妥.而“妊娠药忌”作为正名不仅符合规范名词定名的单义性、简明性、系统性和约定俗成原则,更有利于与妇科学等学科术语的鉴别,所以今后应以妊娠药忌指代妊娠期对某些药物的禁忌更为规范.......

    作者:何娟;徐江雁;蔡永敏;刘文礼;卢承顶 刊期: 2017- 04

  • 朱丹溪应用附子经验探析

    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中滋阴派的代表人物,倡“阳有余而阴不足论”,立滋阴降火大法,但其应用附子、乌头等温热药也别具特色,如附子汤治疗真寒假热证,附子末敷涌泉引火归元,附子灸温阳解毒散结,与半夏、瓜蒌等配伍相反相激治疗中风等,进一步丰富了附子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飞叶;范永升;谢冠群 刊期: 2017-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