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1年第1期文章
  • 风药治血与中风病证治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外所致,与现代医学脑血管病相似,其名为病风,实为病血.目前,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已日渐由风转向血,治疗上或认为其病在血,与风无关,或忌风药辛燥升散,亦多用血药而摒弃风药.......

    作者:郑国庆;王艳 刊期: 2001- 01

  • 灵芝菌液治疗失眠症60例

    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作者应用灵芝菌液治疗失眠症(心脾两虚6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祥礼;孟昭阳;王翠萍 刊期: 2001- 01

  • BA防喘胶囊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气道反应性影响的研究

    近10年来,我们运用纯中药制剂BA防喘胶囊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缓解期人手,对其进行防治,在控制本病的复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1-2.同时,我们在实验中亦证实,本制剂确具良好的平喘效果(3.为了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理,在研究中重点观察了药物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气道反应性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郝建新;柯新桥 刊期: 2001- 01

  •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57例的临床研究

    慢性肾功能不全(CRF为多种肾脏疾病的终结局,治疗棘手,预后较差.我们运用中医辨证治疗57例CRF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并检测了血SCr、BUN、血浆中TNFα、sTNFαR的水平,发现其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耿小茵;王沙燕;赖真;段晓慧 刊期: 2001- 01

  • 益心丸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危重病症,为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传统强心甙药,虽能改善心功能,但长期运用可产生毒副作用.故探讨研究安全、有效的抗心衰药物与方法,成为当今医学极为重要的课题.近4年,我们运用自制的益心丸进行了临床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志华;易似红;毛以林;徐从容 刊期: 2001- 01

  • 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新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因其复杂的发病机理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难治性疾病,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医学研究的热点.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对乙型肝炎病毒从整体、局部水平,到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对乙型肝炎的治疗方面,从抗病毒、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等方面入手,已基本达成了共识.不论是西医,还是中医,近些年在治疗上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获得了一些可喜的尝试,本文就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的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刘燕玲 刊期: 2001- 01

  • 大豆总黄酮对实验性大鼠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提取大豆总黄酮,观察大豆总黄酮对高脂饲料引起的大鼠高脂血症和肝内脂肪蓄积的预防作用.用高脂饲料饲喂大鼠一个月,同时分组灌胃诺衡(阳性对照药,大豆总黄酮提取物大、中、小三个剂量组一个月,处死动物分别测定血清TG、TC、HDL-C、LDL-C及MDA和肝组织TG、TC及MDA.结果表明:大豆总黄酮能有效抑制血脂TC、TG的增高,升高血清中HDL-C和降低LDL-C,减少肝内的甘油三酯T......

    作者:王继峰;李峨;李贡宇;张秋菊 刊期: 2001- 01

  • 抑癌Ⅲ号抗小鼠子宫颈癌淋巴道转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抑癌Ⅲ号抗癌转移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小鼠子宫颈癌14号(腹水型接种于昆明小鼠左后肢爪垫皮下造成淋巴道转移模型,用形态学方法观察了各站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中药复方Ⅲ号可抑制U14转移,大、中、小各剂量组及环磷酰胺的淋巴结转移抑制率分别为:79.1%、66.6%、68.8%、43.3%.结论:抑癌Ⅲ号可一定程度抑制癌淋巴道转移,其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何玉梅;李佩文;黄秀凤 刊期: 2001- 01

  • 中药复方的临床药动学进展

    近十年来,中药复方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已逐渐成为中医药理论研究的热点.中药复方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可分为实验动物药物动力学和临床药物动力学两个阶段.......

    作者:宋景春;郭文怡 刊期: 2001- 01

  • 目前治疗慢性肝病的中药新制剂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据国家卫生部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已达一亿多人,差不多每10个人中即有1人.世界卫生组织(WHO1998年5月1日发布公报,全球已有1.7亿人受丙肝病毒(HCV感染.其中,绝大多数乙肝、丙肝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肝病,加上其它病因导致的慢性肝病,如慢性酒精性肝病、中毒性肝病等,其患病人数甚巨,而目前唯一得到公认的干扰素治疗(针对致病原因为肝炎病毒,由于其药价高昂及无法避免的毒副反......

    作者:李旭东 刊期: 2001-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