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不同产地人参皂苷成分含量UPLC法测定及质量评价
目的:文章旨在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人参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以及不同产地人参质量评价.方法:人参样品来源于道地产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共20批样品,采用UPLC方法检测20批不同产地样品的9种人参皂苷(Rg1、Re、Rb1、Rf、Rg2、Rc、Rb3、Rb2、Rd)含量.建立20批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不同产地人参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吉林、辽宁样品......
作者:李慧;许亮;温美佳;曾凡琳;谢彩香;康廷国 刊期: 2015- 06
-
“证”及“辨证”含义的发展演变
“证”的概念在中医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自《伤寒论》开始,其内涵即开始放大,有病证并提的趋势.此后,愈至晚近,中医愈重视辨证,证的概念也愈宽.故“证”早已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对象.舍去证的概念,不讲辨证论治,意味着中医自我否定.明清以来,整理出了作为纲领的“证”概念.所以,“证”概念的本意有两个.辨证论治时所得之“证”,是对患者当时的病位、病性或病理的综合判断,即病的目前正邪斗争反应状态,也就是医生......
作者:桑荣霞;郭蔚君;赵洪均 刊期: 2015- 06
-
《黄帝内经》天道观中的“和”思想探析
“和”思想是《黄帝内经》理论建构的核心指导思想之一.天道,即天地万物运行变化之道.《黄帝内经》在天道观上明确提出“天地之和”的概念,其所谓“天地之和”,是指天地运行的统一、协调关系与万物变化的有序、适度状态.《黄帝内经》天道观的“和”思想主要体现在阴阳和、五行和、运气和等3个方面.《黄帝内经》天道观中的“和”思想奠定了其从天到人(天道观、天人观、人事观、生命观)以“和”贯之的医学理论基础.......
作者:田永衍;王庆其 刊期: 2015- 06
-
压力致病机制探索
中医学对于缓解压力有许多真知卓见,现代中医学缺乏压力致病的系统阐述,为发古之深意,补今之未备,借现代压力管理心理学之力进行压力致病中医学机制之探索.文章提出压力的致病与否同正气强弱有关.压力致病的中医机制在于,首先破坏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然后通过影响气的升降出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因此,对抗压力致病的防治关键在于从整体观念、调畅气机、调理脏腑功能三方面着手,改善人体......
作者:李利清;周静冬;白莉;张新光;虞坚尔 刊期: 2015- 06
-
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从科学与文化的前因后果、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前因后果、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异同等3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指出:中医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子系统.中医学典籍尽管不能单纯看作是哲学,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可被看作是中国哲学的古典文本之一重要型类.......
作者:李如辉;王静波;张卓文;张秋枫 刊期: 2015- 06
-
甘草古今应用规律探究之一
目的:探究甘草从汉代到现代的应用规律.方法:采取文献查阅、整合分析等方法,探析甘草在剂型、炮制、用量、配伍和病证等方面的应用规律.结果:汤剂是甘草为常用的剂型,其次为煮散剂、内服散剂和丸剂.生甘草在各个朝代的使用频率呈上升的趋势,而炙甘草呈下降的趋势.古今甘草使用的用量跨度极大,在0.3-90g之间不等,且各个时期甘草的用量有着较大的不同.历代与甘草配伍多的药物分别是白芍、人参、茯苓、桂枝和麻黄,......
作者:姚天文;王清亮;刘尽美;杨柏灿 刊期: 2015- 06
-
从“双心同调”论治冠心病心绞痛
文章提出“双心同调”理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认为“心”与血脉、神志关系密切,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君主之心”和“神明之心”相互影响,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功能往往出现异常,“双心”异常成为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的重要机制.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双心同调理论运用“活血法”治“君主之心”,“安神法”治“神明之心”,达到“双心”和谐,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叙述多年来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作者:袁蓉;何庆勇 刊期: 2015- 06
-
湿热因素对结肠癌血管新生与肝转移的影响
目的:研究湿热因素对结肠癌生长、血管新生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在建立小鼠结肠癌原位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复合因素的方法建立小鼠湿热结肠癌模型.第41天处死小鼠,测量瘤体质量;每组剩余6只小鼠用于观察生存时间;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ELISA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结果:本研究以中医理论......
作者:刘宣;季青;柴妮;隋华;颜琳琳;江海丽;陈静;李琦 刊期: 2015- 06
-
病证结合家兔心脏骤停模型构建初探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可操作性强的病证结合家兔心脏骤停模型,以满足研究药物对心肺复苏评价的需求.方法:采用体外电击法诱发室颤动物模型,同时设立假手术组,从病因、症状、客观指标、药物反证等方面对心脏骤停家兔模型进行综合判断,验证该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结果:病证结合组动物造模后肛温、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电图变化与同期假手术组相比,无论组间比较或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动物心、左心室......
作者:梁建庆;何建成 刊期: 2015- 06
-
岭南舌诊特点探析
随着中医诊断学的长期发展,有些地区会在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诊断风格.岭南的舌诊特点是在其地方医学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对传统舌诊经验的继承,又是地方特色的体现.由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受温病学派影响较大,对温热性疾病舌象研究深入;重视舌诊对内伤病、儿科病的意义;重视舌的脏腑分部;强调实践,实用务实.......
作者:陈群;孙玮 刊期: 2015- 06
动态资讯
- 1 从胚胎早期细胞基因表达谱分析心与小肠相表里内涵
- 2 GC-FPD法检测果实类中药材中有机磷农药残留
- 3 二黄凝胶贴膏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 4 淫羊藿苷对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上皮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
- 5 有效组分复方BZL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作用
- 6 暴力行为人群内分泌功能改变及其与中医肝病实证关系的探讨
- 7 维医“异常黑胆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异黑成熟剂-生物标记物谱”三维模式的构建
- 8 朝向过程系统工程的中药制药工业发展战略
- 9 神经保护剂联合中成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思路
- 10 培元开郁法对血管性抑郁症的治未病思想探讨
- 11 中医古代文献对于蛇身(鱼鳞病)的病名释义及治疗述要
- 12 清朝御药房建制与规模初考
- 13 不同海拔高度军人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症候特点分析
- 14 逍遥散方证研究概况
- 15 HPLC法同时测定双花百合片中绿原酸、表小檗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含量
- 16 抑郁患者中医证候与SCL-90心理因子相关性研究
- 17 民国名医朱小南与《新中医刊》
- 18 平肝饮子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45例临床观察
- 19 外消乳癖膏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 20 中药有效成分对血脑屏障的影响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