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年第9期文章
  • 多中心不孕症临床试验研究质控管理优化策略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生殖障碍性疾病,是导致育龄期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目前,不孕症临床试验质控管理过程中存在中间环节多、研究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临床研究协助者、终点结局指标重视不足以及质控优化意识薄弱等问题.文章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不孕症临床试验研究为例,针对质控管理常见问题,提出了更新项目管理理念,实施质控优化等解决策略,以期为中医药临床试验研究的质量提升进行有益探索.......

    作者:沈文娟;张多加;高敬书;张跃辉;贾丽妍;吴效科 刊期: 2018- 09

  • 阴阳理论指导下恶性肿瘤治疗思路的探索

    文章从“阴阳”学说解释恶性肿瘤形成的原因,探讨恶性肿瘤的本质,认为恶性肿瘤兼备阴阳两种属性,是一种阴阳合体的邪气.提出阴阳立绝、阴阳转化的治疗思路.在手术切除、局部消融肿瘤之后,通过药物的阴阳偏性来纠正人体的阴阳失衡,使机体阴阳调和,调整体质状态,使之不利于肿瘤的生存,预防再发.......

    作者:刘传波;周天;胡凯文 刊期: 2018- 09

  • 温针灸操作技术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温针灸疗法结合了针刺和艾灸的双重功效,在针灸科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但同时存在温度不易控制、容易烫伤等问题.近年来针对温针灸操作技术,有很多改良与发明,旨在扬长避短、增效减副,但很多发明专利尚未在临床推广应用.文章就温针灸疗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温针灸的点燃位置以艾炷下端距皮肤2~3cm,并从下端点燃施灸较为合理,建议采用一种温针灸专用的一次性毫针,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的正常发......

    作者:陈利芳;金晓飞;李茹 刊期: 2018- 09

  • 基于气本体论的阴阳思源与正误

    通过与现代哲学中唯心、唯物的对比,阐述了中医学本于内求而统乎“心”“物”的气本体论,以及凡“有”皆象而沟通“主”“客”的方法论;明确了古人以内求为主而内外兼修,以主观为主而主客相融的体察世界与生命的方式,并认为此乃是立于了生命本身的“自然而然”;进而立于中医学本体论、方法论,对阴阳、五行等中医学概念的衍生、衍生的根本原理及阴阳五行间的关系实质进行阐释;对于现今阴阳认识中“只见其象而不知其体”的现状......

    作者:孙志其;鲁明源 刊期: 2018- 09

  • 络病理论架构下的慢性复杂性疾病现代中医辨治探究

    慢性复杂性疾病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传统中医整体、系统、恒动、辨证的系统思维指导下的辨证治疗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中医思维的局限性及主体系统思维认知水平差异等诸多不足,导致中医临床理法方药及疗效存在诸多差异,文章通过分析慢性复杂性疾病的共性特点,在保持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优势基础上与络病理论相整合,提出“宏观辨证与络病辨证相结合;补虚通络贯始终;分期论治是关键;以调为要平为期”的慢性复杂性疾病......

    作者:张浩洋;庞立健;刘创;吕晓东 刊期: 2018- 09

  • 浅谈中医基础理论方证相应的病证研究方法

    文章重点阐述了在辨证论治体系指导下,方证相应的诊疗方法,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它的侧重点应始终放在方剂检测指标与临床实践中表现病证的主体——人体的生理病理整体运动变化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转化规律上.只有将对方药的实验研究和对临床实践中人体疾病现象病证的客观观察,有机辩证地联系在一起进行认识,方证相应的病证研究方法才能客观、精确地描述方证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正确把握其......

    作者:李爽姿;王勤明 刊期: 2018- 09

  • 中医解剖学新析

    医学是在解剖学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中医的解剖学有形体解剖学和藏象解剖学两种:形体解剖学的主要方法是直接观察法,即用肉眼或和借助仪器进行尸体解剖的方法;藏象解剖学是在形体解剖学(直接观察尸体)的基础上,从有生命的、活着的人为出发点,以天人合一、阴阳和五行、昼夜与四时的变化等为理论核心,用人体仿天地观为逻辑归纳演绎,建立起以肺、心、脾、肝、肾五脏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人(有机体)是形体与藏象两个方面的综合......

    作者:宋镇星 刊期: 2018- 09

  • “引治法”理论及应用探讨

    引治法是中医治疗疾病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理论形成可追溯至《黄帝内经》时期,历代医家对其不断发挥和完善.此治法对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从其理论考源、基础及内涵、临床应用研究3个方面进行初步归纳探讨,以飨同道.......

    作者:陈汉裕;黄丹烁;关卓骥;陈凤丽;王陵军;杨忠奇;冼绍祥 刊期: 2018-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