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
疏肝调神针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海马CA1及CA3区神经编码时空模式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肝调神”针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海马CA1、CA3区异常神经编码时空模式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抓取组、西药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以复合应激法造模同时对应组分别以盐酸帕罗西汀、“疏肝调神”针法干预和抓取固定治疗.在体多通道记录海马CA1、CA3区神经元集群电活动,分析放电频率和波形幅值,留取图谱.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
作者:赵中亭;张奥;张彦峰;朱田田;赵怡坤;刘安国;严兴科 刊期: 2018- 09
-
通络法在膜性肾病中的应用
文章介绍了赵玉庸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经验,赵教授在区别血瘀证及络病不同基础上指出膜性肾病基本病机为“肾络瘀阻”,治疗采用多种通络法,包括辛宣透络、解毒清络、活血搜络、祛风通络、散结通络、荣养补络等方法,通补并用,重点介绍了虫类通络药的临床运用,多途径、多靶点治疗本病,为临床治疗膜性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潘莉;杨洪娟;鲁琴;于文涛;左建娇 刊期: 2018- 09
-
红豆蔻、大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胃组织GAS、MOT、EGF、VEGF、6-keto-PGF1α的影响
目的:观察山姜属中药红豆蔻与大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对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胃泌素(GAS)、胃动素(MOT)、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以期探讨其对胃溃疡寒证大鼠温胃散寒的作用机制.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红豆蔻与大高良姜乙酸乙酯高低剂量组(分别称为红乙高、低组;大乙高、低组),每组10只.......
作者:秦华珍;李明芳;丘海冰;苏善美;黄燕琼;柳俊辉;谢鹏;龙小琴;罗君 刊期: 2018- 09
-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修订对黄柏主要有效成分研究的思考
黄柏作为中国传统大宗中药材之一,药材应用广泛、需求量大,但黄柏从种植到临床用药市场存在品种和来源树种不明确等问题,导致药材市场和临床用药中无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规定标准执行等乱象.基于历版《药典》对黄柏的描述,收集并整理黄柏相关文献资料,从黄柏来源树种、有效成分研究及检测等方面进行辩析,探讨《药典》对黄柏修订的科学性、合理性及规范性,并从川黄柏应用现状建议将秃叶黄皮......
作者:杨俐;叶萌;高顺 刊期: 2018- 09
-
基于庄子的医学哲学论心病、身病与道
庄子的医学哲学主要体现在“道”与身病、心病的关联上.庄子认为阴阳二气的失和导致疾病产生,疾病的产生无非内外二因,外在环境的剧烈变化是外因,身体机能的衰弱与良好的心态被打破是内因.不良的心灵状态所导致的心病,是产生身体疾病的主要原因.虽然阴阳二气在体内的和谐流转时而遭受阻遏,但“道”太和万物、具有生生不息的精神永恒存在,把握到“道”的精神的体道者与“道”合一,所拥有的德性也摆脱了疾病所造成的烦恼.......
作者:李亚飞 刊期: 2018- 09
-
知柏地黄汤对解脲脲原体感染模型大鼠精子MMP、ROS、CytC的影响
目的:研究知柏地黄汤对解脲脲原体(UU)感染模型大鼠精子线粒体膜电位(MMP)、活性氧(ROS)水平及细胞色素C(CytC)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知柏地黄汤,2mL/d)、中西组(知柏地黄汤+强力霉素)、西药组(强力霉素,2mL/d),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均采用经大鼠膀胱注射UU建立UU感染动物模型.连续灌胃给药21d后处死取标本检测,采用荧光流式......
作者:宾东华;王孙亚;韩忠;何清湖 刊期: 2018- 09
-
“互联网+中医”发展现状及应用
2016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国务院颁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年-2030年)》,将中医药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推进中医药发展的道路上“互联网+中医”这一新兴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渐进入人民群众的视野,并服务于我国外交.文章简要梳理了“互联网+中医”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当前中医的医疗痛点提出“互联网+中医”的解决方式.同时,分析了“互联网+中医”所带来的中医教育新体验、医患对接新模式以及......
作者:贾瑞婷;卞跃峰;宋欣阳;施建蓉;李海英 刊期: 2018- 09
-
从肝论治外邪所致之病的理法方药研究
文章首先阐述了卫气失常与外感病、痹证和皮肤疾病等外邪所致之病的密切关系.再从卫气的生成及运行角度,阐释了肝与卫气的密切联系,为从肝论治上述疾病奠定理论基础.后以梳理归肝经代表性方药逍遥散、香附和川芎治疗上述疾病的文献为切入点,以解析桂枝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为补充,从而构成了从肝论治外邪所致之病的理法方药完整性,为临床从肝论治外邪所致之病提供了可行的新思考,从而丰富了相关疾病的辨治思路,并附三则典型案......
作者:张颖;赵家有;宋春生 刊期: 2018- 09
-
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认识中医“食肉则复”理论
食复是指外感热病恢复过程中饮食不节所导致的热病复发或迁延不愈,肠道微生态在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肠道微生态作为“正气”促进外感热病的康复,另一方面,肠道微生态向“邪气”转化,促成食复的发生,“邪退正衰”则是肠道益生菌重夺繁殖优势的结果.热病恢复期患者食欲增加,肠道菌群作为膳食靶点影响患者的进食行为.致病菌会使宿主反射性选择高脂饮食,致病菌的繁殖终引发内毒素血证,这是“食肉则复”的微生态机......
作者:陈龙娇;李裕思;黎敬波 刊期: 2018- 09
-
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诊断法对中医神志理论研究的价值
中医神志理论的主体是“五脏藏五神”,其基础是中医藏象理论,对其的理论研究往往苦于缺乏简明、客观的临床研究切人点;而依据单一症状确立病位的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诊断法,因其分型是由患者主诉决定,并且其较为清晰的五脏五神相关关系对中医五神理论研究是一个较好的理论研究切人点.......
作者:张星平;邓宁;陈俊逾;刘新;巴哈尔·哈德尔 刊期: 2018- 09
动态资讯
- 1 白及联菲C与大鼠和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 2 狭小空间晕动病模型的建立及其防治中药的研究
- 3 中医发展现状与现代化的若干问题思考
- 4 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病理与雌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 5 理肺汤对哮喘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及血清Th1/Th2亚群失衡影响
- 6 中医外治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Meta分析
- 7 中药散剂的制法研究
- 8 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 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墨旱莲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 10 张军平“血-脉-心-神”一体观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临证思路探析
- 11 纳米羟基磷灰石固化肉桂挥发油的研究
- 12 肾痹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实验研究
- 13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多中心流行性特征分析
- 14 杨栗山治温病学术思想与用药特色分析
- 15 《黄帝内经》论治理论与《神农本草经》中药理论比较
- 16 子午流注灸法治疗不同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 17 曹颖甫常用药剂量的统计分析
- 18 俞慎初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 19 105例吸毒人群AIDS患者中医证型与CD4+T淋巴细胞关系的探讨
- 20 针药复合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镇痛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