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年第7期文章
  • 国医大师徐景藩诊治下利经验

    徐景藩教授认为下利在临床中可表现为以大便异常为主的泄泻或痢疾,将下利病机概括为“脾虚湿热夹瘀,寒热错杂,肝脾肾同病”,用药当“温清并施,补泻兼顾”.徐老在临床上善用足疗治疗下利,并提倡配合灌肠、散剂,疗效显著.......

    作者:赵欣;孙宏文 刊期: 2018- 07

  • 湿热病厘释及舌诊在湿热病中的应用

    湿热病在闽南地区为一类常见病,文章先阐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和特点,以及舌诊在中医诊疗中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探讨舌诊在湿热病中辨证施治、转归预后、平素预防中的应用,为湿热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和预防提供便捷快速有效的诊察方法.......

    作者:王玉洁;奚胜艳;王彦晖;符必谦;杜龙益 刊期: 2018- 07

  • 从伏邪学说论治回纹型风湿病

    回纹型风湿病在临床上属于疑难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病与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本病发病因素属于伏邪范畴,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发病特点与伏邪致病特点相似,文章从伏邪学说的角度探讨回纹型风湿病与遗传、感染、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治疗.认为本病是在内有伏邪的基础上,机体阴阳失调,正邪失衡,新邪引动伏邪发病.治疗上主张急性期以“祛邪”为要,缓解期以“扶正透邪”为主.......

    作者:何莉娇;余怡然;赵艳霞;李海昌;温成平 刊期: 2018- 07

  • 赵玉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经验总结

    归纳病案,总结临证经验,分析用药规律.参师襄诊,规范收录病案信息,分析归纳处方用药.总结病因为脾肾亏虚;病机为浊毒内蕴,肾络瘀阻;治则为祛邪扶正,标本兼治,病证结合;治法为化瘀通络,祛湿泻浊,益气健脾,培补肾元;诊疗特色为重健脾,轻补肾;药物分类:化瘀通络类、祛湿泻浊类、理气和胃类、益气健脾类、温阳补肾类、滋养肾阴类.赵老据理处方,联合用药,常同类药联用或异类药合用以协同增效.......

    作者:孟庆玉;李亚楠;牛丕丕;向艳;丁英钧 刊期: 2018- 07

  • 衡先培论治甲状腺良性结节临床经验

    衡先培教授认为甲状腺良性结节病机同“痹”,可诊断为“瘿痹”;治疗当立足整体辨证,以通为用、祛邪为主.临床将其分成风寒湿阻、痰瘀互结、气郁痰结、肝肾不足4个主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并形成自己的系列经验方,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丁香;衡先培 刊期: 2018- 07

  • 许昕论治异常子宫出血经验拾萃

    异常子宫出血(崩漏)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之一,病机复杂,病情多变.若月经周期紊乱,经血淋漓不尽,可引起患者贫血、不孕症等;若出血如注、暴崩不止,可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许昕教授临证经验丰富,认为该病:①不同年龄病机各异;②热蕴阳明、累及血海、冲任不固是常见病机;③瘀滞乃病发契机.治疗方面以出血期“因势利导”,非出血期“益肾固本”为法,达到改善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的目的,从而促进排卵、调整月经周......

    作者:李蕾;许昕 刊期: 2018- 07

  • 王道坤从气虚痰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总属本虚标实,王道坤教授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规律、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认为脾胃虚弱贯穿发病之始终,久致痰瘀交阻,中焦气机不利而成痞满.王教授从气虚痰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健脾益气、化痰祛瘀为大法,在挖掘敦煌古医方大调中丸的基础上,创制化瘀消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韶康;段永强 刊期: 2018- 07

  • 基于苗医“四大筋脉”理论治疗慢性颈痛经验

    苗医认为人体“四大筋脉”具有“筋行气,脉行血”的功能和“以通为用,以畅为安,以塞为病,以绝为亡”的特点,是躯干和四肢联系的主要通道,也是人体生物信息和物质的传导系统,在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中起特殊作用,刺激筋脉能够激发人体惠气和灵动能,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及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慢性颈痛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苗医将慢性颈痛归属于“骨痛症”“冷骨风”“冷肉风”等范畴,......

    作者:吴晓勇;王云龙;李成龙;杨世梅;熊芳丽;吕岑;方志聪;何锦;夏景富 刊期: 2018- 07

  • 金哲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经验撷菁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优劣,决定了胚胎着床的顺利与否.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作为辅助生殖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一直困扰着医生与患者.文章通过对金哲教授“水到渠成”思想的探讨,将中医利肾水、祛水湿、纳水谷、行经水与西医改善细胞凋亡、纠正内膜形态、调节雌孕激素、改善内膜血流相融合,为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庄雨龙;许琳;于中阳;郑凌琦;卜晓玲;金哲 刊期: 2018- 07

  • 升降散证治探析

    升降散原为温疫所设,后广泛用于外感及内伤杂病,因其组方精当、疗效确切,备受历代医家推崇.临证运用升降散,关键在于把握火郁三焦、热迫营血的核心病机,同时需要与其他类似方证相鉴别.文章从升降散组方解析、方证机理及方证鉴别等角度对升降散展开探讨,以更好地将此方运用于临床.......

    作者:顾然;于河;张嘉鑫;谷晓红 刊期: 2018-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