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
从《黄帝内经》阴阳学说的应用浅议中医理论发展
文章整理了《黄帝内经》中阐述阴阳学说的相关条文,探讨了阴阳学说在中医学这一特定论域中应用的意义及特点.并对中医学中的阴阳本质及其局限性、是否是玄学这几个具有争论性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阐明中医学中阴阳的本质是关系/联系,认识到阴阳学说在特定论域中应用丰富,但仍具有局限性,提出阴阳学说并非将中医引入玄学,而是提供一种认识客体的思维模式.文章通过阴阳学说的思索、探讨,旨在呼吁:中医理论发展不应局限于“......
作者:臧敏;刘磊;包素珍;李如辉 刊期: 2018- 07
-
活血通络清热利湿方对IgA肾病大鼠肾组织IL-13、IL-4mRNA及血清CIC的影响
目的:观察IgA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IL-13、IL-4mRNA的表达及血清CIC浓度的改变,以探讨IL-13、IL-4及血清CIC在IgA肾病发作中的作用机制及活血通络清热利湿方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灌服牛血清白蛋白(BSA+CCl4皮下注射),BSA按照600mg/kg隔日灌服,持续12周,以及在第13、l4周时,联合脂多糖LPS尾静脉注射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并且在第15周至第18周时给......
作者:杨南;郭登洲 刊期: 2018- 07
-
滋阴/补阳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IL-6、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滋阴/补阳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体内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滋阴方组、补阳方组及空白组共4组,检测血清性激素、血清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组织中IL-6、TNF-α的表达.结果:血清IL-6浓度模型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O.01),两中药组显著性低于模型组(P<0.01).血清TNF-α浓度模型组显著性高于空白组(P<0.05),补阳方组显著性......
作者:戴雪;李晓荣;郝莹莹;李苏影;冯婷;钱云 刊期: 2018- 07
-
从膜谈三焦实质
从膜的结构和功能探究三焦实质.通过文献学和细胞学水平研究,归纳总结出三焦有形的依据并在宏观上做出推断,再结合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探寻三焦具体的微观形态结构.膜在宏观上有油膜、网膜、筋膜说等具体形态;在微观上则是以细胞膜-细胞间隙为基础形态结构组成的通道系统.三焦宏观的网膜状立体空间结构,正与细胞膜-细胞间隙这一微观形态结构严丝合扣.三焦的实质即是由不同膜所构成的空间结构,有名而无常形,具有通行......
作者:李洪海;韩琦;李萍;安冬;梁永林 刊期: 2018- 07
-
基于大类间方差法与分水岭的舌图像瘀斑提取
目的:研究舌图像瘀斑的自动提取算法.方法:以上海中医药大学提供的典型瘀斑舌图像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提取思路:首先采用大类间方差法对舌体进行粗分割,去除大部分非瘀斑区域以及与瘀斑差异较大的干扰;其次根据粗分割结果,采用形态学开闭重建预处理的分水岭算法进行细分割,得到瘀斑区域;后对细分割结果进行后处理,去除误提取区域,优化提取结果.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大类间方差法与分水岭的瘀斑提取算法,使用该......
作者:陈飞飞;夏春明;张胜利;钱鹏;王忆勤;燕海霞 刊期: 2018- 07
-
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3区BDNF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归脾汤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进行糖水适应,建立糖水偏好基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结合孤养3周建立抑郁模型.模型建立后,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归脾汤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氟西汀、归脾汤灌胃.给药4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旷场实验、新奇摄食......
作者:李婷婷;俞晓飞;李祥婷;吴婷;张静思;孙燕;李雨橦;蔡定芳 刊期: 2018- 07
-
《儒门事亲》“吐法”理论框架初探
吐法是医门八法之一,在攻邪愈疾中占有重要地位.吐法的代表人物,当首推以“攻下派”著称的张子和,其著作《儒门事亲》集中反映了张氏学术思想;汗、吐、下三法之中尤以“吐法”遭谤多,但也颇具特色,具有用药简单、价格低廉、效果显著三大优点.笔者通过对《儒门事亲》进行系统研究,从基本概念、作用机制、适应症及禁忌症、实施方法4个方面对“吐法”相关理论进行论述,初步探讨“吐法”理论框架,为临床提供初步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王炎杰;焦桂生;殷黎 刊期: 2018- 07
-
产后及哺乳期妇女应用中药安全问题分析与用药警戒思考
目的:通过对产后及哺乳期妇女应用中药导致安全问题的事件报道的系统梳理,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及原因,提出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建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文献报道,收集和整理该时期妇女应用中药的ADR/ADE报道文献,采用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方法对该时期妇女应用中药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在产后及哺乳期妇女使用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终纳入到ADR/ADE文献报道14篇......
作者:汪文杰;林志健;张冰;李凡;张晓朦 刊期: 2018- 07
-
基于中医理论探讨“瓦博格效应”与自噬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肿瘤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调控肿瘤能量代谢成为防治肿瘤的研究热点.“瓦博格效应”为肿瘤细胞特有的代谢方式,自噬是细胞重要的物质代谢方式与保护机制,自噬缺陷则促进肿瘤发生,两者在能量代谢方面密切相关,且代谢特点均与脾失健运的表现非常相似,属于中医脾虚范畴.因此,通过健脾中药抑制“瓦博格效应”并促进肿瘤细胞自噬可能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新思路.......
作者:于博文;王春晖;裴晓华 刊期: 2018- 07
-
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ARC中Ob-R、AgRP及NPY的表达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瘦素受体(Ob-R)、刺鼠基因相关蛋白(AgRP)、神经肽Y(NPY)变化及中药逍遥散的影响.方法:120只SD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7d模型组、21d模型组、中药组.采用束缚制动法复制应激大鼠模型,中药组在每日束缚制动前灌服中药逍遥散21d.观察实验大鼠摄食量及体质量变化;ELISA方法检测大鼠外周血Leptin含量;WesternBlot和qR......
作者:王霞;王少贤;方朝义;王杰鹏;旷湘楠;赵丹;王一旭 刊期: 2018- 07
动态资讯
- 1 瓜蒌皮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2 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统计分析研究
- 3 黄芪、水蛭、水蛭素及水蛭黄芪配方含药血清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 4 龙血竭特征成分对照指纹图谱研究
- 5 《伤寒论》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举隅(六)
- 6 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其表观遗传调节理论在中医特禀体质(过敏体质)研究中的应用
- 7 中西医差别之根源及其对中西医结合的影响
- 8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大鼠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 9 189例慢性痛风患者治疗回顾分析
- 10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的问题和思考
- 11 悬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灸时、灸效的临床研究
- 12 复方安神定志灵方对ADHD模型大鼠Akt、GSK-3β、β-catenin蛋白及mRNA的影响
- 13 立足中气下陷治疗岭南地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14 疏风宣肺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研究
- 15 荔枝核颗粒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研究
- 16 方剂辨证探讨
- 17 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制修订方法——证据获取与系统评价
- 18 丹溪上中下痛风方探赜
- 19 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对大鼠肾系膜细胞IκB-α mRNA及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 20 四物汤的临证用药配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