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年第9期文章
  • 含碘中药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的应用评述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属中医学“瘿病”范畴,古人治疗瘿病经验丰富,多使用含碘中药.但瘿病是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概念广,不能体现甲亢的特异性,而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因此近年来临床上对于甲亢患者能否应用含碘中药产生了分歧,主要有4种不同观点.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甲亢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程相稳;张广德;魏子孝 刊期: 2017- 09

  • 基于“以筋代骨”理论探讨中国式疼痛治疗模式改善KOA疼痛症状的阶梯化干预方案

    膝骨关节炎是引起老年人下肢疼痛、活动障碍的主要原因.为遏制该疾病的发展,国际医学界建议把减轻疼痛和僵硬作为首要治疗目标;但就目前中国实际情况而言,治疗本病难以依靠单一治疗模式取得满意疗效.笔者基于中国国情和经验总结,进一步提出了“以筋代骨”的学术理念,采取中国式疼痛治疗模式指导的阶梯化干预方案,针对早、中、晚期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首选中医内外治法,结合现代西医微创技术,对患者膝周软组织进行重点干预......

    作者:李多多;李哲;杨晓明;刘长信;温建民;张洋;王宾;于长禾;王锡友;韩梅;王立军 刊期: 2017- 09

  • 脾脏象理论起源的文化基因

    中医脾脏象理论作为中医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以粗略的形态解剖学为基础,通过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而逐渐形成的理论学说.在脾脏象理论的起源阶段,由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低下,严重的限制了其发展,而中华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钮瑶;张哲 刊期: 2017- 09

  • 象思维与玄思维的流变与发展

    象思维与玄思维是人类本源的思维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思想源头,两者都是探索宇宙宏观和微观事物的方法.皆起源于占卜活动,对中国文字的形成,汉学与象数体系的建立,及周易、道、儒学、佛教/禅悟、理学、心学等学说有巨大影响,中医学的萌芽、发展以至成熟,也离不开象思维和玄思维.因此,通过对象思维及玄思维的源流探讨,对中华文化之根本更为了解,以打开对此思维运用之门户.......

    作者:严利依;邓杨春 刊期: 2017- 09

  • 面对复杂性疾病的挑战,中医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随着现代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的改变,以心血管、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诸多慢性复杂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增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西医学针对单一靶点的药物治疗模式在复杂性疾病的治疗中收效甚微.中医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和遣药组方原则,以开放的、整体的观念看待疾病的发生发展,在疾病前善于“未病先防”,在疾病中长于“既病防变”,在治疗中利用中药复方多靶点调节的优势,针对复杂性疾病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干预和治疗......

    作者:伍文彬;王永炎 刊期: 2017- 09

  • 中医药子午流注和性味归经规律结合运用探析

    中医理论气血运行规律分别有3个维度,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是空间横维,十二经脉走向及交接规律是空间纵维,十二经脉子午流注规律是时间维.中药性味归经原理对应也有3个维度,味是空间横维,性是空间纵维,归经是时间维.本法是结合性味归经原理和子午流注规律,将中药功效从新排列.将本法结合易经三易法则探析临证标本缓急治疗,以提高治疗水平和效果.......

    作者:陈宁红 刊期: 2017- 09

  • 中医脾脏象理论的整体观特点与系统论阐释

    脾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脾是“后天之本”,脾脏象的研究是藏象理论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人饮食不节、偏嗜肥甘厚味、劳逸失常、思虑失度等生活特点赋予了脾脏象更多的时代意义.脾脏象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是一个概括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学的系统.文章通过运用系统论思想的整体性原则分析了中医脾脏象理论“元整体”的特点,揭示了系统论整体性原则与中医脾脏象理论相通性,探讨了从系统论角度研究并发展脾脏象理论......

    作者:高晓宇;张哲;王洋;刘悦;孔德昭;孟繁丽;尹妮;潘嘉祥;唐晶;杨关林 刊期: 2017- 09

  •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清淀粉酶增高等为特点,大多数患者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经过凶险,总体病死率5%-10%[1].本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目......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张声生;李慧臻 刊期: 2017- 09

  • 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的炎性反应与坏死性病变,病变深达黏膜肌层,常发生于与胃酸分泌有关的消化道黏膜,其中以胃、十二指肠常见[1].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迁延,上腹痛具有周期性、节律性等特点,伴反酸、嗳气、上腹部有局限性压痛,可有神经功能综合征,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鉴此,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张声生;王垂杰 刊期: 2017- 09

  • “方论”名词源流考

    “方论”在中医古籍中的所指内涵,除当今“方论”之意外,也曾指方前立论、或医学整体理论、或“医方”“方剂”之别称、或方剂学著作及古医籍的体裁之一.文章梳理了“方论”名词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医古籍中的不同内涵,并考证了当代“方论”概念的历史源流.......

    作者:赵黎 刊期: 2017-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