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
大数据在中医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与展望
文章从大数据概念的产生与含义、大数据对生物医学的贡献、大数据在中医领域的应用现状3个方面进行概述,认为计量诊断与计算诊断方面量化的各项指标是构成大数据的基本元素,是数据化的基石;中医学强调的整体观念与大数据追求的全样本有思维观念上的一致性;单纯计量诊断所说明不了中医理论中的问题,大数据呈现的相关性或许可以部分阐明,进而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模拟中医名家诊病思路的可行性及其意义,对大数据应用于中医学进行......
作者:张建英;何建成 刊期: 2017- 01
-
从GRADE系统方法学看中医药临床证据体系的构建
证据是循证医学的核心,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是当前循证实践和决策的主要参考,随着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深入,中医药临床研究越来越需要与循证医学的理念融合,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构建符合中医药临床特点的证据体系.文章以证据为主线,借鉴循证医学新进展GRADE体系方法学,提出中医药临床证据体系构建的思路.指出,中医药临床证据体系是一个包含干预措施疗效及利弊分析证据、患者价值偏好证据,以卫生经经济......
作者:陈昊;王艳;陈耀龙;顾一煌 刊期: 2017- 01
-
构建“主诉-证素”诊病辨证体系的思路探讨
“主诉辨治法”和“证素辨证”是当代辨证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在有机整合二者形成“主诉-证素”诊病辨证基本框架的基础上,通过突出主诉并明晰主症含义及其诊病辨证路径,分类症状并引进症对、症队解决症状间复杂关系对诊断贡献度的影响,引进证素对、证素队解决证素组合与证之间的等价性、证素组合的多样性与证的唯一性等问题,并在各环节建立相应数据库,逐步构建起“主症-症对-症队-病名”和“主症-症对-症队-证素-证素对......
作者:刘旺华;周小青;曹泽标;梁昊;肖晓霞;曾逸笛;陈娉婷;陈昱文;颜艳艳 刊期: 2017- 01
-
章太炎先生论《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理论探讨和俞曲园《废医论》之评说
《章太炎医学遗著特刊》是汇集章太炎主要医论之刊物,是研究太炎医学成就及其思想的重要文献.章太炎重视《黄帝内经》,考《黄帝内经》撰著时代,探讨《黄帝内经》脉法、解释三焦形态、十二经脉走向,批评五运六气、批评古文经今文经之五行与五脏匹配理论.文章揭示俞曲园写《废医论》的时代背景与家庭背景;章太炎指出俞曲园写《废医论》不是要消灭中医而是为了振发中医;俞曲园受到社会巨大压力,章太炎不记师生嫌隙,不记《谢本......
作者:钱超尘 刊期: 2017- 01
动态资讯
- 1 单兆伟教授脾胃病学术思想初探
- 2 试论脏病治腑
-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评价结局指标权重专家问卷调查研究
- 4 斜圆刃针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浆ET-1、CGRP水平的影响
- 5 印度尼西亚产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 6 缺血性中风病血瘀证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 7 脑性瘫痪中医辨证分型调查结果分析
- 8 关于《伤寒论》经方用量问题的探讨
- 9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10 益肾化瘀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CTGF蛋白表达的影响
- 11 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3716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证候要素分析
- 12 小儿肺炎喘嗽湿热内蕴证证治探讨
- 13 麦冬总黄酮提取的响应面法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 14 杨洪涛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痛症经验
- 15 固本防哮饮对哮喘缓解期小鼠肺组织IL-4及IL-12的影响
-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修订的专家问卷分析
- 17 田振国痔病无痛治疗新理念及经验总结
- 18 略论《伤寒论》方临床运用的思路和方法
- 19 少阴经排刺法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 从热实结胸探讨“结”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