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年第7期文章
  • 中药注射液抗肺癌机制及其分子生物标志物

    肺癌病死率占所有肿瘤的首位,目前临床使用的19种中药注射液已成为临床治疗肺癌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确有疗效.其抗肺癌机制可概括为:调节NF-κB、Bcl-2、IKBα、IKK和caspase等表达,阻滞细胞生长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干扰VEGF、MMPs等表达,抑制肿瘤血管及转移瘤的形成;影响CD3+、CD4+、CD25+淋巴细胞亚群及IL表达,调节抗体免疫功能;对放、化疗的增效减毒......

    作者:李达;吴素琼;马明越;王威;蒋茹;张建岭 刊期: 2015- 07

  • 基于从肾治未病理论探析常见老年病的防治

    通过对中医治未病思想内涵的深刻理解,分析肾在人体生长壮老已过程中的盛衰变化规律,并根据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探析补肾法在防治常见老年病中的应用,发现从肾防治常见老年病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既有动物实验基础,又有临床实践的客观验证.因此,在对常见老年病的防治中应重视其肾虚的基本病理基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予以补肾之法.......

    作者:冯秀芝;吴继雷;任艳玲 刊期: 2015- 07

  • 妊娠相关中药的生殖毒性研究进展

    研究显示虽然多数补益类和调和气血类中药在目前实验条件下未发现有生殖毒性,但仍有部分常用中药如白术、黄芩表现出一定生殖毒性.而中药单体较中药复方和单味中药更易表现出生殖毒性.同时部分妊娠禁忌类中药如朱砂、雄黄、硫黄等,及乌头碱、莪术油、大黄素等中药单体的生殖毒性也得到实验的验证.但目前中药生殖毒性常用实验评价方法仍存在忽视中药配伍及剂型、实验评价标准存在主观性、缺乏多种实验动物间验证、脱离生物整体环......

    作者:谢辉辉;徐建亚;单进军;汪受传 刊期: 2015- 07

  • 高血压病个体化治疗中医辨证选用降压药物的思考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因其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面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文章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具体情况,从中医辨证的角度对高血压病个体化治疗的依据、目的和措施进行综合分析,思考如何选择适宜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贾微;郭超峰;杨小英;黄万众;岳桂华;林辰;温海成 刊期: 2015- 07

  • 消化道息肉发生与中医体质状态和证候关联的思考

    消化道息肉(DTP)在临床较为常见,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临床DTP虽可经内镜下切除进行治疗,但仍时有复发.文章基于DTP发生的病因病机提出“息肉相关体质”观点,并初步阐述息肉相关消化道疾病发生与中医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的体质状态以及与脾虚湿蕴、脾胃湿热和虚实兼夹证候的关联,以冀从临床角度对中医药防治DTP能有所启示.......

    作者:陈昫;胡玲;龚琳;陈万群;凌宏;陈斌;劳绍贤 刊期: 2015- 07

  • 循证医学在现代中药临床再评价中的应用

    现代中药制药产业在近20年的时间内,将数万余种现代中药制剂送进了临床药物目录,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循证实践和运用的结果,让笔者意识到急需找一个有效的方法对现有的现代中药制剂进行系统的、准确的再评价工作.从而,确定产品的优效性、安全性、经济性、质量标准以及临床用药指导等.循证医学建立以来,所涉及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结果评价,是目前用以对上市中药产品再评价好的方法学.这一方法可以将制药企业、基础研究体系......

    作者:王正品;信云霞;陈钟;张华健;李志刚;刘建勋;张霞;姜国志;李振雨 刊期: 2015- 07

  • 中国古代针法特色历史演变

    针刺操作手法为针灸起效的关键,正确认识古代针法特色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查阅相关文献,从各朝代的历史背景评述针法特色.结果发现针法萌芽阶段为石器、青铜时期,产生和理论形成于春秋秦汉,成熟期于金元,全盛于明清.针法的发展与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特别是古代冶金技术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郭太品;任玉兰;刘沂潍;孙瑞瑞;曾芳;梁繁荣 刊期: 2015-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