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第9期文章
  • 邵朝弟教授治疗紫癜性肾炎临证经验

    邵朝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肾脏病专家,是全国名老中医之一,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导师,从事肾脏病临床工作50余载,对于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紫癜性肾炎颇多效验.紫癜性肾炎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邵朝弟教授治疗本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多从风、热、湿、毒、瘀、虚等方面辨证,分清主次,以疏风、清热、祛湿、解毒、凉血、活血化瘀、健脾益气、滋补肝肾、补益脾肾为治疗大法,......

    作者:郭向东;邵朝弟;王小琴 刊期: 2014- 09

  • 刘维教授辨治燥痹眼干症合并眼睑浮肿经验

    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燥痹”范畴,而燥痹眼干症合并眼睑浮肿目前鲜有文献报道,但在燥痹眼干症的基础上合并眼睑浮肿这一相“对立”症状,临床上并不少见.刘维教授从中医“阴阳”思想以及“整体观念”思想来进行辨证.文章从燥痹眼干症以及眼睑浮肿着手,总结刘维教授从脾辨证燥痹眼干症合并眼睑浮肿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辨治经验.......

    作者:杨慧;刘维 刊期: 2014- 09

  • 王耀献教授三位一体论治慢性肾脏病

    王耀献教授认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关键在于辨病、辨证和辨症治疗的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位一体论治慢性肾脏病”,主要包含辨病治疗、辨证治疗、辨症治疗.在临床中应注重整体观,多方位考虑,准确把握病、证、症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疾病或者同一个疾病的不同时期,可有所侧重地使用辨病、辨证或辨症治疗.......

    作者:孙卫卫;刘尚建;刘忠杰;王翚 刊期: 2014- 09

  • 俞景茂教授肺脾同治小儿疾病经验浅析

    小儿时期多见肺、脾两脏疾病,由于肺脾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关系,且小儿脏腑娇嫩,全而未壮,形体未充,无论肺气、脾运均存在着相对薄弱的状况,故儿科疾病常常有“肺脾同病”的表现.俞景茂教授强调治疗小儿疾病需谨守病机,用药轻灵,兼顾肺脾,补虚固本,丝丝入扣.总结临证验案,提出脾胃健全与否,是儿科肺系疾病发病的基础之一.治肺以轻灵为要,治脾以健运为宜,肺脾兼顾,从而使肺之治节如常,脾之运化健全,达到肺脾同治,......

    作者:陈华;陈健;陶敏 刊期: 2014- 09

  • 谭新华教授中医外科学术思想初探

    文章系统介绍了谭新华教授中医外科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分别是:阴阳为纲,贵在明辨;谨守病机,审证论治;内外并治,标本兼顾;重视二天,顾护胃气;久病人络,虫蚁搜剔.这有利于弘扬其辨证治疗思路,学习其精湛的临床技艺以及严谨的治学精神,从而推动中医外科学术的发展.......

    作者:黎鹏程;何清湖;贺慧娥 刊期: 2014- 09

  • 中医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思路与方法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崩漏的范畴,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肾虚是崩漏发病之根本.治疗思路:应立足于肾,兼清夹邪,兼顾他脏.治疗方法:治崩,根据病情变通运用治崩三法,且分阶段进行治疗;治漏,权衡邪正,以平为期.辨病与辨证结合,掌握辨证要点,随证加减,调整肾阴肾阳平衡.......

    作者:陈颖异;周笑梅 刊期: 2014- 09

  • 喻文球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

    文章对喻文球教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联合外治疗法、借鉴现代研究进展、善用祛风引经药,活用虫类化瘀药、心理疏导、饮食调护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黄褐斑提供借鉴.......

    作者:王万春;张世鹰;陈盼;徐小港;严张仁;王婷 刊期: 2014- 09

  • 经方治疗“胃不和”型失眠验案举隅

    当今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给人们带来了胃肠道和精神方面的双重负担,伴有消化系统症状的“胃不和”型失眠成为临床常见病证.“胃不和则卧不安”是胃肠病变影响睡眠的总病机,虽然历代医家各有阐述,总不出虚证与实证两个方面.《伤寒杂病论》中所载方剂,称为经方,具有组方严谨,药简价廉,方证一体的特点.文章择录的4个临床验案,采用经方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表明经方是治疗胃不和型失眠的良好选择.......

    作者:张文砚;冯学功 刊期: 2014- 09

  • 浅谈从“内风”论治变态反应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因病机多由内有不及或太过,外有邪侵所致,是一组内因、外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而非独一端也.内因多由脏腑、气血阴阳失调,风邪内生,外因多由风邪外袭而致.内风的治疗,当以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为主,外风的治疗当以祛风散邪为主.临床上应用行气、活血、清气、凉血、补气、补血、补阴等方法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实则是通过调整阴阳平衡,使内风消散,而起到治疗的作用.......

    作者:吴建军;李欣;崔红生 刊期: 2014- 09

  • 药对在痹证治疗中应用规律举隅

    药对是由单味药成方的基础和桥梁,药对组成简单,却具备了方剂配伍的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把药对研究和复方研究结合起来,更好地探索复方配伍规律,可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及拓宽用药思路.痹证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情复杂、病程漫长、缠绵难愈,中医药治疗痹证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而药对在治疗痹证方面的应用广泛而独具特色,值得不断总结和推广.......

    作者:李兆福;亓峰;熊启良;屈尚可;刘盾;董卓谦;贾涛;李琰;李具宝 刊期: 2014-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