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补泻手法与针刺量的关系研究
常晓波;樊小农;王舒;张亚男;孟智宏;石学敏
关键词:补泻手法, 针刺量, 针刺效应, 机体状态, 腧穴, 经穴特异性
摘要:文章从古代文献和现代针刺研究的角度探讨了针刺补泻与针刺量的关系:不应单纯以针刺量的大小来衡量针刺的补泻,刺激量大小与针刺补泻之间没有对应关系.刺激量大,可能为补,可能为泻;刺激量小,亦可能为补,亦可能为泻.同时,佳刺激量是与患者的年龄、体质及病情等机体状态密切相关.针刺量本身是个相对量,以针刺的基本要素来衡量针刺量的大小,可以使针剌量化研究客观化.但若单纯以针刺量来衡量针刺补泻手法,未免会使针灸失去本来面目.毕竟,针刺量化不能等同于针刺简单化.针刺补泻效应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相对特异性,而真正的补泻手法是以患者的机体状态(虚损状态还是邪实状态)及针下的感觉(针下沉紧或松滑)为依据,选择合适的经穴(也依据经穴的特异性,补虚时尽量选择具有补虚作用的腧穴,泻邪时尽量选择具有泻邪作用的腧穴),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补虚或泻邪的术式结构来操作的,在施术过程中施以一定的刺激量,如此才能真正做到针刺补泻的目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