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通痹治痿法的理论内涵与临床实践
赵家有;宋春生
关键词:因痹致痿, 通痹治痿, 痹, 痿
摘要:文章首先从概念、病因及病位等方面阐释痹与痹证的区别,进而论述内伤致痹.以痹与痿的关系为切入点,阐发通痹治痿的理论内涵和临床价值.中医学认识人体可高度二分为体和用,不通为痹,痿即功能减退.体痹用痿是“因痹致痿”病机转化的具体形式,阳虚或热盛在病机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热盛尤为关键,概括为“体痹-热/寒-用痿”是“因痹致痿”病机转化的具体路径.据此,确定清通补法、和(平)通补法和温通补法等通痹治痿三法, “通”为“三法”核心,清、和及温是“通”痹手段, “补”为径直治痿之法.通痹治痿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广阔的运用前景,尚需开展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丰富通痹治痿法的科学内涵,形成可推广、复制的诊疗方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