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
“血-脉-心-神”四位一体理论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血管稳态维系初探
动脉粥样硬化(AS)性疾病的治疗呈现出多元化,对于此病的研究已从多靶点、多途径着手调治.基于中医整体观的指导,提出“血-脉-心-神”四位一体理论,其中以心为生命活动的本体,以神为生命活动的主导,以血为生命活动的载体,以脉作为生命活动维系稳态的关键.文章初步探讨AS性疾病发生后血管稳态的维系物质基础及“血-脉-心-神”四位一体下的分期论治,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漆仲文;张军平;李萌;王晓景 刊期: 2018- 03
-
《黄帝内经》面部分候脏腑理论的演变
面部分候脏腑理论从《黄帝内经》发展至现代教材,经历了沿袭和消亡等演变.文章详细考证了《黄帝内经》面部色诊理论中的面部脏腑分区方法在后世的演变情况,分别揭示其中得到沿袭和逐渐消亡的内容,为《黄帝内经》的理论研究,现代教材中相关内容的编写,以及中医经典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作者:邓慧芳;陈子杰;翟双庆 刊期: 2018- 03
-
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近十年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对照试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中关于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4篇文献,共4502例患者,但其方法学质量偏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组比较,中药联合西药组能提高降压疗效(RR=1.20,95%CI=[1.13,1......
作者:赵君;杜金行;汪国梁;高毅洁;易秋生;王不易 刊期: 2018- 03
-
温肾健脾法对艾滋病中晚期患者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
文章通过对艾滋病中晚期患者的脾肾阳虚证与能量代谢进行探讨,初步提出了能量代谢障碍是艾滋病中晚期患者病理基础,脾肾阳虚是艾滋病中晚期患者的主要证候,温肾健脾是改善艾滋病中晚期患者能量代谢的主要治疗原则.这将有助于进一步阐释脾肾阳虚的证候实质,也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支撑.......
作者:咸庆飞;刘颖;邹雯;杨巧丽 刊期: 2018- 03
-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为临床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174例,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并分析体质与年龄、性别、病程的关系.结果:174例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气虚质、特禀质和阳虚质多见,男性与女性患者无差异.气虚质在各年龄及各病程中均占有较高比例;低年龄长病程患者体质以特禀质为多见;高年龄长病程患者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增多.患者的体质可呈兼夹性,单一体质和......
作者:邓金钗;郑小伟;陈圣华;张盼盼;孔丽娅 刊期: 2018- 03
-
基于“阳盛瞋,阴盛瞑”跷脉理论探讨失眠与卫气的相关性
《黄帝内经》提出了“阳盛瞋,阴盛瞑”的跷脉理论,这主要与卫气的运行密切相关.卫气的昼夜运行形成了阴阳跷脉的昼夜盛衰交替,调节人体睡眠.文章从卫气的生理状态与昼夜节律,卫气的病理状态导致失眠,失眠加重卫气的损伤,失眠论治着眼于卫气4个方面来探讨失眠与卫气的相关性.全面整理《黄帝内经》跷脉与卫气理论,为针灸临床治疗失眠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申治富;余天薇;郭保君;余思奕;赵映;胡幼平 刊期: 2018- 03
-
从“和实生物”的视角研究“中医+”思维
“和实生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事物产生、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原则,而中医药学科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母体,故其继承与发展必须遵循“和实生物”的原则.“中医+”思维正是在“和实生物”原则的指导下,为解决当前中医药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瓶颈而提出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和实生物”的本质在于存在与创新,而“中医药学科内部+”是中医药学继承之本与“中医药学科+X”是中医药学创新之源两者正是“和实生物”的两种本质的分别......
作者:陈元;易法银;孙相如;何清湖 刊期: 2018- 03
-
左归丸联合温和灸调节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OPG/RANKL轴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左归丸联合温和灸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OPG/RANKL轴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左归丸组、左归丸+温和灸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手术完整摘除双侧卵巢法进行造模,对照组仅开腹后缝合,饲养3个月后每组大鼠随机取1只作病理组织学观察判断造模成功.左归丸组予左归丸灌胃,左归丸+温和灸组予左归丸灌胃+“长强穴”艾灸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予0.9%氯化......
作者:钱康;范永升 刊期: 2018- 03
-
喉源性咳嗽动物模型的建立思路与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喉源性咳嗽模型的思路,找出更贴近临床的建模方法.方法:以多因素复合法建立喉源性咳嗽豚鼠模型A和B,比较两组模型的体质量、咳嗽次数、咽喉及肺组织病理组织、血液指标、特异性炎性因子等结果,总结出更贴近临床特点的建模方法.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两模型组体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模型B组差异明显(P<0.05);咳嗽次数均有显著增加(P<0.01);咽喉、肺组织病理切片均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
作者:刘晓谷;郑小伟;郭玲;徐良额 刊期: 2018- 03
-
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对β-EP、PGE2的影响
目的:研究赤芍、白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醋酸扭体法致小鼠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制备小鼠疼痛模型,灌胃给予赤芍水提物、白芍水提物,记录潜伏期和20min内扭体次数.进一步采用同一实验方法腹腔注射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进行实验,并检测血清β-内啡肽(β-EP),大脑皮层β-EP、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g/kg赤芍水提物组潜伏期显著延长、扭体次数显......
作者:吴丽;王丽丽;费文婷;王莎;侯燕;张建军 刊期: 2018- 03
动态资讯
- 1 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的几个关键阶段探讨
- 2 经方中病反应探讨
- 3 HPLC法同时测定利心丸中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含量
- 4 八纲“证候真假”的实质探析
- 5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中代森锰锌农药残留
- 6 叶下珠治疗病毒性肝炎失眠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 7 基于异常黑胆质证载体大鼠模型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 8 阵列式三维中医脉象检测的研究
- 9 不同配比马钱子和苏木对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 10 严石林教授辨治肾阳虚“寒火”证的病例探究
- 11 浅谈象数与中医学的关系
- 12 自拟中药方剂金石饮治疗肾结石136例临床观察
- 13 推棘手法为主治疗糖尿病性颈背痛150例临床观察
- 14 上海市延吉社区糖调节受损人群中医体质调查
- 15 试析《伤寒论》寒热错杂证条文中的避误思维
- 16 藏象为核心的中医体系
- 17 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 18 胸痹心痛中医学证机概要
- 19 中药芍药甘草汤基原及药效组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 20 急性脑出血大鼠肠系膜淋巴结IRAK-4、CD14mRNA的表达与肠道屏障损伤的关系及星蒌承气汤的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