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年第2期文章
  • 从营气与营阴探讨“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营气和营阴可化赤生血,又与血共同运行于脉内.营分证是温邪初入脉内的阶段,属血分证的表浅阶段.营分证阶段有热灼营阴、热陷心包和内闭外脱等不同证型.热灼营阴属轻型营分证,病机以营气功能失常和营阴不足为主,治疗关键在于清透温邪,恢复营气功能,即“透热转气”,同时滋养营阴,防止瘀血形成.“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是温病营分证的重要治法之一,为发热伴出疹症的临床治疗思路提供重要的参考.......

    作者:朱为坤;纪立金;李芹 刊期: 2018- 02

  • 《黄帝内经》胆胃同治的理论探讨

    胆胃同治理论发源于《黄帝内经》,是在对胆、胃解剖位置、五行属性、经络循行、气机升降、精神神志、临床表现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认识基础上所形成.后世胆胃同治的具体治法及方药是在《黄帝内经》理论指导的应用发挥,对于临床上治疗肝胆疾病、脾胃疾病、神志疾病均有重要指导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郑红斌;水楠楠;石卉琴 刊期: 2018- 02

  • 论中医心学

    《黄帝内经》有一个命题,即“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是中医心学的基本观点.文章围绕这个观点,以《黄帝内经》以及孔子、孟子、荀子、淮南子等古代先哲和西方哲人的认知作为证据,通过中医心神关系梳理,初步诠释中医心学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及其“皮、肉、筋、骨、脉、髓”辨证体系,初步提出意念调节可以限制“熵”增速,可以延缓衰老,为发掘中医特色、返本开新,作了初步探索.......

    作者:梁峻;郑蓉;孔令青;张磊;孙灵芝 刊期: 2018- 02

  •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血燥证用药类别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银屑病血燥证的用药类别特点.方法:检索1965年4月至2016年10月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复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文献179篇,分析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类别特点.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治疗用药(184首方剂、198味药)中,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应用频率较高,累计频率80.94%.其中以当归、生地黄、白鲜皮、土茯苓、生甘草、丹参、赤芍、牡丹皮、防风、白芍应用多......

    作者:李冠汝;郭昕炜;孙丽蕴 刊期: 2018- 02

  • 佛教医学影响与“痰饮”词义、病位的转移

    秦汉时期中医中的“饮”是疾病的上位概念,“痰饮”是饮病的一种,是水液停留在肠间的一种病证,属于下位概念.汉译佛经借鉴中医上“痰饮”的说法,新造“痰癃”一词用于指佛教医学理论“四大”中的水大不调而出现的致病因素,为水液停留在胸腑,其中的“痰”是疾病的上位概念,“癃”是痰病的一种,属于下位概念.魏晋至隋唐时期,人们逐渐将两种医学概念混同,因此就出现了隋唐医书中既有“痰饮”指水液停滞肠胃,又有“痰饮”指......

    作者:李曌华 刊期: 2018- 02

  • 陈士铎“水升火降”治疗消渴理论探讨

    清代以后,由于温病学的发展,医者偏执“阴虚燥热”是消渴的病机,治疗上多用养阴清热之法.然单纯的“阴虚燥热”不会导致三消并见,且验之于临床,养阴清热之法有效者虽多,罔效者亦不少.消渴患者整体呈现的是“火炎于上,阴亏于下,水火不相既济”的病态,故水火升降失常可能是消渴发病之根本.著名医家陈士铎在其所著《石室秘录》一书中创立“引火升阴汤”“合沉汤”,并指出“消证非火不成也”,但火有虚实之分,主张治疗虚火......

    作者:张海丽;倪海祥;秦铮然;吴巧敏;沈旭君 刊期: 2018- 02

  • 《元典章》医政史料管窥

    《元典章》为现存记载元代典章制度的重要文献,其中包含不少有价值的医学史料,以往较少关注.研究发现,元代的医官制度多承袭于前朝,官医考核制度却是一大革新,且药事管理、医学分科、医患纠纷裁决等制度均较前代有所发展.通过发掘《元典章》内相关医学史料,促进元代医史研究,并为当代医事管理、公共卫生改革提供借鉴.......

    作者:席榕;李昊昱;张凯文;马燕冬 刊期: 2018- 02

  • 释“郁”

    中医郁证理论由来已久,然古今异意.《黄帝内经》有五郁论,朱丹溪有六郁之说,今日狭义的郁证专指情志致郁.然而以上仅为较具代表性之观点,郁证在古代医籍中的变化具有相当的复杂性.笔者意图通过对古代医学文献的梳理,还原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表达的不同含义.......

    作者:董娴;段逸山;高驰 刊期: 2018- 02

  • 基于隐树模型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证候要素提取及特征分析

    目的:提取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医证候要素,分析其相关特征.方法:基于隐树模型,对北京、上海两地社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病患者主要涉及的证候要素靶位包括:肝、肾(隐变量Y1),脾、肾(隐变量Y2),主要证候要素为肝肾阴虚(隐变量Y1)和脾肾阳虚(隐变量Y2).结论:隐树模型可以通过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症状间的复杂关系,定性、定量化地凝练该病中医证候要......

    作者:章轶立;魏戌;田峰;姜俊杰;申浩;谢雁鸣 刊期: 2018- 02

  • 高血压病中医学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高血压病是常见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和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可以直接纳入中医学病症名,并独立进行研究;笔者积累20年高血压病防治数字信息库,从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和病症学等多方位比较研究高血压病病理特征与中医学三焦辨证论治体系的高度相关性,确立了高血压病之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等主要证型和相应的论治方法和方药,初步建立了高血压病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作者:王进;杨化冰;李娜;张翀 刊期: 2018-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