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年第10期文章
  • 中医药科技政策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

    运用文献回溯、政策分析、调查统计等方法,为健全我国中医药科技政策管理的框架提供科学依据.对2000年至今来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医药科技管理政策及其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调查了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对近来颁布的中医药科技政策意见和建议.研究认为我国政府中医药管理部门在推进中医药成果转化、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中医药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推动了中医药的科技创新和健康发展,但在纲领性文件出台......

    作者:马进疆;邱鸿钟;梁瑞琼 刊期: 2018- 10

  • 中医体质辨识在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方法体会.方法:选取20~45岁体检人员207人,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增加中医体质辨识,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3个月后进行体质干预效果评价.结果:①受检人员中未有指标异常的主要体质类型是:平和质、血瘀质、气郁质、阳虚质、湿热质;有指标异常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亚健康风险主要表现为:乏力、怕冷、易过敏、胸闷/腹胀、眩晕、焦虑等......

    作者:杨玲玲;薛杨;王燕萍;徐鹏敏;蒋焱斐;闫珂;张宏;俞若熙 刊期: 2018- 10

  • 贲门失弛缓症的中医认识和治疗

    贲门失弛缓症是临床疑难病,现代医学无针对本病的有效药物,以微创介入手术治疗为主.中医将本病命名为“食管痹”,以气郁痰阻、痰瘀阻膈为主要病机,以行气降逆和胃、化痰活血通膈为基本治法.既往研究显示,针灸、推拿、中成药对本病均有一定疗效.文章对本病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其他中医治疗、预防调护等方面对本病做了一个系统总结,为本病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周强;朱春洋;张声生 刊期: 2018- 10

  • 阎小萍“辨五液,调五脏”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

    阎小萍教授重视“辨五液,调五脏”,应用补肾清热育阴汤加减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获良效.本方选用滋补五脏之阴的药物,同时加入行气、活血药,使全方补而不滞.以治本“补肾”为先、又注重“肺、脾”二脏,且根据临床表现中五液“泪、汗、涎、涕、唾”的虚损程度兼顾其他脏腑,体现了治病求本、标本兼顾的思想.文章介绍阎小萍教授运用“辨五液,调五脏”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经验,旨在为“燥痹”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思路,推动中......

    作者:朱峰;孔维萍;朱笑夏;张英泽;阎小萍 刊期: 2018- 10

  • 桂枝与肉桂温阳通脉治郁证举隅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临床常用疏肝理气、解郁泻热、行气化痰、养心安神等法治疗,笔者在临床调治郁证结合患者不同情况,在具体治疗中合理配伍桂枝、肉桂温阳通脉,使气机和调,阴阳和合,取得满意疗效.文章通过对临床病案中郁证之气滞血瘀证、气滞痰凝证、肝郁脾虚证的治疗,探讨桂枝、肉桂温阳通脉治疗郁证的应用,阐释其对郁证的治疗特点,并从中得出,温阳通脉的桂枝、肉桂有助于治疗郁证.......

    作者:郝志红;杨莹骊;王亚红 刊期: 2018- 10

  • 王邦才运用经方治疗外感热病经验探述

    文章介绍王邦才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外感热病经验.王邦才教授在外感热病治疗上,融合伤寒、温病学说,中西合参.治疗春温邪热留恋气分,少阳阳明合病,用小柴胡汤加减和解少阳之邪,清透阳明之热.风温肺热证,用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味宣肺清热,化痰止咳.湿温,先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清化湿热,清肠止泻;再以益气生津,清化和胃以善后,配伍得当,胃肠邪热得清,则高热消退.王教授治外感热病,不拘寒温,病证双辨;经方时方,......

    作者:何国浓;王邦才;王培劼 刊期: 2018- 10

  • 范永升治疗IgA肾病经验

    文章介绍了范永升教授治疗IgA肾病临床经验.范永升教授认为,IgA肾病病因病机复杂,缠绵难愈,治疗上当分急性发作和慢性迁延两期论治,予宣肺利咽、疏风解表,并行健脾滋肾、益气固表.同时介绍病累及其他脏腑所出现的相关兼证的治疗经验.概括其法为固表强里、通养结合.并列举医案一则,以飨同道.......

    作者:朱星瑜;陈宁宁 刊期: 2018- 10

  • 培本固元法治愈坏疽性脓皮病

    徐旭英教授在辨治坏疽性脓皮病(PG)方面有独到的理论阐述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PG基本病机以脾肾两虚为本,湿热为标,治以温补脾肾为主,清热利湿为辅.文章为PG的典型病例报道,基于培本固元法,徐教授应用内服中药配合外用朱红膏纱条、回阳生肌膏纱条治愈PG.旨在通过对成功病例的回顾,总结治疗经验,为中医辨治相关疾病提供思路.......

    作者:孟建霞;徐旭英;王萍;李萍 刊期: 2018- 10

  • 国医大师李士懋活用小青龙汤治疗胸痹经验

    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临床擅用温阳散寒法治疗寒凝证之胸痹,其中活用小青龙汤居多.文章分析了在“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指导下,寒邪凝痹心脉导致胸痹的中医学病机,脉诊为重的临床诊断标准,以虚实为纲的辨证原则,中上二焦同治的小青龙汤治法特点,汗法治疗里证的重要作用.......

    作者:耿静;高悦;杨阳;杨桢 刊期: 2018- 10

  • 中医“状态辨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应用举隅

    中医“状态辨治”思维及其相关理论的构建,对突破单纯辨病或辨证或辨症思维方式有建设性意义,对完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不无裨益.文章着眼于把生命从出生、成长到死亡的起伏看成不同的状态,从状态角度辨治,力求达到从定性到定量的精准治疗;同时提出中医治疗就是人体“土壤改造”的过程,帮助理解状态辨治.后通过列举1则状态辨治的验案以期理解中医“状态辨治”的内涵.......

    作者:王玉洁;王彦晖;奚胜艳;宛金;张阳扬;李鹏飞 刊期: 201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