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年第12期文章
  • 经方与中医药师承教育关系评述

    对经方基本内涵、特点以及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模式与内容进行概述,分析经方与中医药师承教育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一是经方是中医药师承教育的重要载体,二是中医药师承教育是经方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地促进经方与中医药师承教育两者有效结合发展,进一步阐述了基于经方的中医药师承教育方式与手段.......

    作者:孙东东;范汇森;史文川;申俊龙 刊期: 2017- 12

  •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穴位贴敷干预哮病》的制定与方法探讨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是临床实践指南中具有中医特色的组成部分,为中医医师进行中医治未病临床操作提供重要指导意见,进而指导帮助医生和患者针对中医治未病相关问题做出恰当处理,选择、决策适宜的治未病卫生保健服务,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的制定与运用将会指导中医治未病领域的健康发展.文章以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的制作方法为基础,针对本项目专业特色,讲述《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穴位贴敷干预哮病》的制作过程,为后期同行实践提......

    作者:郭志丽;钱静华;彭草云;张静若;杨永清;罗开涛;丁红生;金伟;张勤梅 刊期: 2017- 12

  • 试论地域因素与中医流派研究

    地域之别是金元时期中医学术分流的关键因素,并在金元以后的多种学术流派的形成中起到或明或暗的作用.现有的中医流派研究大多为罗列各种流派的医家或著作;探讨地域与当地医学流派的关系、地方医学流派创新发展的机制、不同流派之间的关系,应是中医流派研究进一步创新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周荣 刊期: 2017- 12

  • 从现代科学角度探讨针感与人体生物电

    人体是一个巨大的带电体,能释放出巨大的生物电能,生物电现象是一切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电现象,也是生命得以维持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生物电就难以维持生命.近几十年,针灸为人类疾病的预防和修复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了国际上的一致认可,但关于“针刺效应”产生机制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展,如果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找到“针刺效应”与人体“生物电”的契合点,中医将会更加科学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作者:史智敏 刊期: 2017- 12

  • 神经保护剂联合中成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思路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在国内致死疾病因中高居榜首,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卒中类型.预防继发性脑损伤和减少残疾的神经保护剂是治疗脑梗死主要手段之一.中药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对治疗脑梗死具有独特优势.文章总结近年来神经保护剂及中成药防治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提出神经保护剂联合中成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思路,为神经保护剂联合中成药治疗......

    作者:胡华;张燕辉;刘杰;杨元元;刘晶;葛金文 刊期: 2017- 12

  • 基于疾病的生物学结局或变化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文章通过对近5年中医临床研究高血压病疗效评价的参照标准和指标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当下疗效评价标准的规范化现状,提出了需重视疾病的生物学结局或变化的中医疗效评价方法,解决好病证结合研究模式下可能出现的3种情况,以期更好的建立基于整体健康状态动态、个性化测量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医临床诊疗体系.......

    作者:王洋;李书楠;王昌恩;林雪娟;李灿东 刊期: 2017- 12

  • 巴茱合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思路

    巴茱合剂是本课题组长期临床实践总结的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药自拟方,文章从巴茱合剂出发,引申阐述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和治疗上的独特理论及实践经验.中医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病位在脑,其基本病因病机是肾精不足为主的本虚合并痰浊瘀血阻滞脉络的标实,治疗上以补肾为主,通补兼施,豁痰开窍,化瘀通络.巴茱合剂的组方思路与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观点一致,并通过了药理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有效验证,文章通过巴茱合剂的......

    作者:彭阿香;黄源鹏 刊期: 2017- 12

  • 中医临床实践、循证医学及伦理学问题探讨

    中医药国际化与现代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医临床研究科研方法的优劣密切相关.当前以循证医学为主的跨学科技术探索,为传统医学研究提供着更广泛的思路.在过去二十余年,循证医学研究的概念已占据了中医临床实践或其他卫生保健很大部分的医学研究文献,并在科学性、社会及哲学层面引发着广泛的争议.然而,对于循证医学的基本推论即其开展的伦理合理性分析,在当前鲜有文献进行报道.文章围绕上述核心问题从中医临床实践及循证......

    作者:曾令烽;刘军;潘建科;曹烨;关梓桐;包文虎;曹倩;曾星;李晓彦;方坚松;欧爱华;梁伟雄 刊期: 2017- 12

  • 脓毒症免疫紊乱的中医应对策略思考

    分析脓毒症免疫紊乱病理生理新进展,以及当前中医对脓毒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临床常用治法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提出以促进免疫平衡为导向重新整理中医辨治脓毒症的研究,其中以传统的中医辨证体系(如卫气营血辨证)指导脓毒症辨证论治,实现“病证结合,方证对应”,同时研究其调节免疫紊乱的作用机制,是切实可行的脓毒症中医应对新策略.......

    作者:艾碧琛;何宜荣;赵国荣 刊期: 2017- 12

  • 论精准医疗对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创新探析

    精准医疗为现代医学研究发展的新方向,中医自古以来是个体化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亦属于精准医疗的概念,中医的辨证施治是建立在对个体证候特征的认知上的个体化诊疗过程,其与精准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文章基于精准医疗的理念探析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思维创新思路及发展方向,比较辨“证候”与辨“基因体质”两者优势互补的发展前景.指出应将辨证论治的经典辨证理念与精准医疗的高新技术医学理念相结合,进一步阐明中医精准医疗的科......

    作者:贾龙;张华 刊期: 201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