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年第8期文章
  • 李海松治疗男性不育症临床思路

    近年来,在环境污染、精神压力、不健康生活方式等诸多有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男性生殖功能普遍遭受损害,导致男性不育的发生率持续增长.男性不育症病因复杂,绝大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严重困扰着临床医生;即使某些病因明确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也有限.李海松教授认为,在诊治男性不育症过程中应采取个体化、综合化的经验性治疗,即结合男性不育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病症特点、精液指标、其他相关......

    作者:马凰富;王彬;党进;赵冰;刘洋;马健雄 刊期: 2016- 08

  • 汪受传温运脾阳法治疗小儿脾虚泻的学术观点与临床经验

    脾虚证是小儿泄泻的常证之一.汪受传教授基于40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脾虚而致泄泻病机不仅在于脾气虚,而且常常有脾阳虚,因脾阳不振失于温煦而使运化无力,以致泄泻迁延难愈.基于脾阳不振的病机,提出以温运脾阳法为主治疗小儿脾虚泻的学术观点,治法当益气、温阳并用,且侧重于温振脾阳、扶助运化,理中汤可以作为小儿脾虚泻的基本方,但还需要增加温运脾阳药物的使用,由此提出了他的经验方——温运颗粒,用于临床,收效更捷......

    作者:徐珊;汪受传 刊期: 2016- 08

  • 竹林寺女科治疗绝经综合征特色

    近年来,中医学术流派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医工作者的重视,是中医界热点话题之一.竹林寺女科为浙江省中医妇科四大流派之一,历史久远,传承至今已逾千年,竹林寺女科学术思想是我国中医妇科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妇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竹林寺女科所沿用和创订的方剂大多切合实用,临床疗效显著,起病每多霍然,故其在国内外皆有一定的影响力.文章主要介绍竹林寺女科诊治绝经综合征独特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陈光盛 刊期: 2016- 08

  • 崔云运用疏肝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撷菁

    崔云教授临证30余年,临床擅长男科病的诊治,对慢性前列腺炎(CP)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探讨了崔云教授治疗CP的主要方法——疏肝通络法,此法是针对CP的病因病机特点而制.崔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为,CP的病机为肝郁络阻,并提出疏肝通络法为治疗CP的治疗法则,并随证加减,变化灵活,疗效显著.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对此法作探讨,同时举验案1则,希望能对该法有全面的认识,以期为CP的中医诊治......

    作者:吕心朋;崔云;江大为;陈锴;黄敬南;方跃坤;徐文丽;金科 刊期: 2016- 08

  • 曾倩治崩三法临证治验浅析

    崩漏之治,明代方约之在《丹溪心法·附余》中说:“治崩次第: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经后世医家总结成为“治崩三法”,时至今日,此法已被奉为治崩漏第一大法.曾倩主任医师临证运用此法时,据崩漏下血之缓急、病程时间之长短、患者年龄之差异,分清主次缓急,谨守病机,结合“治崩三法”辨证施治:暴崩之际,固冲塞流;崩漏交替,澄源以塞流;血止后肝、脾、肾三脏同调以澄其源,其中又以......

    作者:黄川雨;蓝婧;冯佳佳;杨红梅;段培培;曾倩 刊期: 2016- 08

  • 银石汤治疗风温卫分证

    风温是温病的一种类型,多发于冬、春季节,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风温初起可见卫分证,临床多表现为发热等症.对于发热,于丽均主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她认为风温卫分证为表里同病,其基本病机是内热和外感风热,二者化火引起了热病.在治疗上其主张以“熄火”为主要目的,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表里同解为其治疗大法.用药上注重清热解毒药的应用,同时注意顾护津液.文章列举两则病案以飨同道......

    作者:时丽媛;王晨;于丽均 刊期: 2016- 08

  • 陆拯“临证六要诀”学术思想研究

    陆拯教授临床经验颇丰,理论研究卓越,在学术上继承创新,对毒理学说、天癸学说、脾胃学说、气病学说等均有独到理论建树.文章总结了陆拯“临证六要诀”学术思想,即:症因论治,治病求本;辨证之要,首重阴阳;杂病之治,气血为宗;五脏六腑,脾胃为本;久治不愈,从毒论治;病症复杂,天癸辨证.并举临床验案以示实用.......

    作者:陈明显 刊期: 2016- 08

  • 论三胚层理论与六经辨证体系的相关及实践意义

    通过剖析三胚层分化的组织和器官结构特征,联系伤寒六经相关的脏腑、经络及其气化功能进行比较归纳,发现六经系统与三胚层演化的组织结构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以“胚胎六经”称之;再从六经辨证体系分析六经系统与胚胎六经的异同及组织结构,为六经辨证的病因、病位和病理找到了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基础,同时拓宽了辨证论洽的思路.尤其对同病异治、异病同洽提供了疾病的组织结构依据,使中医基于功能认识的辨证与西医以组织器官为基础......

    作者:吴昶;吴邱保;李赛美 刊期: 2016- 08

  • 浅谈清热凉血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清热凉血法是以寒凉性质的方药清除血分热毒的一种疗法.常用于温热病中热入血分的病症,犀角地黄汤为其代表方,具有清热之中兼以养阴,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之虑,凉血之中兼以散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的功效.古人常用此方治疗邪热侵入营血、逆传心包之证.但在临床运用中,本方并不局限于温热病范畴.凡是属于血分郁热、迫血妄行、肝肾阴虚、虚火内生所致的病症均可应用,特别是在治疗顽固性皮肤病方面疗效显著,在临床实践中得到......

    作者:赵燕荣;马黎;赵红梅 刊期: 2016- 08

  • 慢性咳嗽从肝脾论治

    武维屏教授倡导从肝论治肺系疾病.文章师法武维屏教授经验,提出慢性咳嗽从肝脾论治的观点,认为肝胆脾胃关系密切,而肝脾失和易致咳嗽,并将肝脾失和所致咳嗽类型分为气滞痰凝、气滞饮停、火郁痰凝、火郁饮阻、火郁湿困以及上热下寒等类型,并附验案举例.......

    作者:罗慧;张立山 刊期: 2016-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