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
浅议大枣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大枣性甘温,为健脾益胃、药食两用的佳品.从汉代名医张仲景著作《伤寒论》中可知其对大枣青睐有加,临床使用广泛.文章通过总结《伤寒论》中运用大枣的40首方剂,探讨医圣张仲景对大枣的运用规律,发现其主要利用大枣与生姜相伍调和营卫、补中益气、缓和药性的作用.并且在临证运用中,根据具体病证选择大枣的用量,对大枣的炮制亦有所规范,足见张仲景对大枣应用的精熟.......
作者:彭浩;姚真;凌昌全 刊期: 2016- 03
-
基于皮部络脉理论探讨中药经皮给药传输途径
以皮部络脉理论为指导的中医诊疗系统在古今中外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阐述皮部络脉的概念、分类分布、防御与濡养、载体与交换的生理功能等科学内涵,论述皮部络脉与现代医学的皮肤、循环、神经、免疫系统等相关性及中药经皮给药与经皮给药系统的异同,探讨了经皮给药的皮部络脉、皮部卫气、皮部经穴等生物传输途径,为进一步揭示中医药外治疗法经皮给药的生物传输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张秀英;王雪峰 刊期: 2016- 03
-
手足口病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研究
目的: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出发,探究手足口病(HFMD)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医学微观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HFMD的中医辨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通过对临床诊断为HFMD的498例患儿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其中医证型与发病年龄、病程、西医理化检查之间的关系.结果:HFMD中医证型与发病年龄有统计学意义(P<0.05),邪犯肺脾和湿热毒盛证都在6个月-3岁为发病高峰,但是湿热毒盛证在3岁以下......
作者:劳慧敏;崔明明;陈鲁;李燕宁 刊期: 2016- 03
-
一种基于技术的五行学说起源分析
为说明五行学说起源与农耕生活物资相关,其生克说的起始也和自然生活经验有关.现取现象学为背景,就春秋战国时代发明制造的工具、技术和环境氛围为立场来分析.结果发现,五行学说应脱胎于五材说,而且春秋战国时代已为五行学说的诞生备好了沃土.五行学说同中国其他哲学思想一样从生活经验出发且重视实践,后来因不断补充其内容,加上其它学说的渗透,构成兼有简朴与深奥面向的特色,从初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农作指导,跳升为阐释......
作者:庄享静;贾春华 刊期: 2016- 03
-
针刺得气临床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初探
目的:探讨现代针刺得气临床文献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检索针刺得气临床文献并分析其特点.采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结合针刺得气临床文献的特点,比对现有的文献质量评价体系,提出适合针刺得气临床文献的质量评价方法.结果:提出得气证据评价方法以及针刺得气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病例系列、专家经验、个案等不同类型文献的质量评价方法,并推荐针刺得气临床文献的证据等级.结论:初步提出针刺得气临床文献的质......
作者:潘秋银;钱桂凤;郭峥嵘;朱江;马良宵 刊期: 2016- 03
-
黄芪对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脂肪蓄积及瘦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中药对饮食诱导肥胖(DIO)大鼠肥胖程度及对瘦素抵抗的影响及黄芪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高脂高营养饲料13周,按照体质量分为空白对照组、DIO-R组、DIO模型组、DIO西布曲明组、DIO运脾组、DIO升清组、DIO补脾组,分别以予0.9%氯化钠溶液、西布曲明、苍术和厚朴、柴胡和枳实、黄芪灌胃.12周后,测量体质量、身长、脂肪质量,测定瘦素、神经肽Y(NP......
作者:李晓;张佳琪;王雪;姜萍 刊期: 2016- 03
-
中西医理论比照研究现象的解析及讨论
文章基于文献研究,提出中西医理论的比照研究是为了实现中医与西医的沟通和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中医现代化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概念,正是中西医比照的产物,它们恰好体现了两种医学理论的认识差异.关于今后中西医结合理论比照研究应该如何开展,笔者认为,首先,我们要在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研究基础上去检验和梳理出中医理论的合理内容,把它继承下来.其次,要借助现代逻辑把这些合理内容组织起来,构建出新的中医理论......
作者:杨云松;岳利峰;韩文兵 刊期: 2016- 03
-
肝郁型CNP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免疫学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理论、临床及免疫学探讨,建立肝郁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大鼠模型.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50只,分为:CNP模型组37只、前列腺蛋白制备组5只、空白组8只.先采用弗氏免疫佐剂法制备CNP模型,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变化;然后对CNP模型组采用束缚法制备肝郁型CNP模型,观察TNF-α、IL-8变化.结果:正常饲养的CNP模型组TNF-α......
作者:孙洪福;刘燕;颜培正;王树增;张庆祥 刊期: 2016- 03
-
苦参碱镇痛作用及其阿片受体非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苦参碱(MT)对小鼠不同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其与阿片受体的非相关性.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纳洛酮组及给药组.采用醋酸扭体法,观察给药后小鼠扭体次数,探讨MT对化学刺激性疼痛的抑制作用;采用热板法,测定舔后足潜伏期,探讨MT对物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并同时尾静脉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观察其对MT真痛作用的影响;采用部分坐骨神经结扎法(PSNL)建立神经性......
作者:杨丽;邓扬鸥;吴世星;吕晓强;刘永刚 刊期: 2016- 03
-
脾虚痰湿型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病证结合的脾虚痰湿型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肥胖糖尿病(B)组、脾虚痰湿型肥胖糖尿病(C)组和脾虚痰湿肥胖糖尿病加中药健脾化湿方治疗(D)组.模型组复制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疾病模型,C组和D组复制脾虚痰湿型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D组给予健脾化湿方干预4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行为学变化、毛色,大......
作者:柯斌;师林;张俊杰;杨玉彬;黄颖娟;张诗军 刊期: 2016- 03
动态资讯
- 1 不同病理痛早期电针镇痛频率优选及其脊髓背角TRPV1活化机制研究
- 2 甘松中甘松新酮的含量测定
- 3 林国华教授火针至阴穴治疗目疾临床经验举隅
- 4 根据失眠症状表现不同归属五脏辨识探析
- 5 北京市民养生保健状况调查
- 6 《金匮要略》病证脉象分析
- 7 补肾法对去卵巢大鼠惊恐反应及海马雌激素受体β表达的影响
- 8 新型H7N9禽流感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 9 魏氏伤科验方消肿散改良方(巴布膏剂型)治疗97例急性软组织损伤多中心临床研究
- 10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初稿)
- 11 李东垣“阴火”理论探析
- 12 痹祺胶囊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50例临床研究
- 13 三阴三阳体质学说及其研究述评
- 14 醋制南五味子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活性部位筛选
- 15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如意金黄散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观察
- 16 许润三临床诊疗思路初探
- 17 温阳解郁汤对抑郁模型大鼠HPA轴的影响
- 18 中医药国际化视域下中西医结合的求同观察
- 19 “脾在液为涎”小议
- 20 大豆总黄酮对实验性大鼠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