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
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延缓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衰老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变化和益气活血中药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传代培养至第4代,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0-6mol/L,48h)诱导其衰老;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组、中药提取物组和替米沙坦(telmisartan)组;观察不同时间点β-半乳糖苷酶染色、NO含量、PPARγmRNA及蛋白......
作者:王铭;雷燕;陈连凤;苗立夫;李瑛 刊期: 2015- 06
-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病证与健康问卷调查表关系
目的:基于健康问卷调查表(SF-12),研究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中医病证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一次性采集12个分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使用SF-12作为评价生活质量的工具,运用Logistic回归、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SF-12两个不同维度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病证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冠心病中医病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
作者:季康寿;袁东超;张哲;吴瑾;杨茗茜;杨关林 刊期: 2015- 06
-
健脾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20例转移性大肠癌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FOLFIRI、XELOX、FQLFOX4、FOLFOX6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健脾解毒方.比较两组临床客观疗效、生存情况、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脱落15例,对照组脱落23例,治疗组可评价95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29例,稳定41例,客观有......
作者:张彦博;刘宣;季青;周利红;隋华;侯风刚;蔡国响;陈红宙;范忠泽 刊期: 2015- 06
-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低热及其探讨
低热为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引起低热的原因十分广泛.笔者临床以血府逐瘀汤治疗低热,收效颇佳.文章以临床个案分析形式结合文献研究,对血府逐瘀汤治疗低热的类型及其现代医学机制进行探讨,指出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低热的辨证要点及诊断方法,并通过验案试图对“方证对应”与“辨病治疗”等中医理论进行思考和探索,以期为中医临床低热的诊治、血府逐瘀汤的应用以及病证思维模式的探索指明方向.......
作者:蒋健 刊期: 2015- 06
-
顾氏外科诊治疮疡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总结顾氏外科诊治疮疡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疮疡治疗,多外治与内治结合,在外治直达病所的情况下,必须立足整体,通过内治法整体调节以改善局部而取得佳效;引温病学说,根据温病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早用凉血散血药物,截断扭转病势,擅用通腑、养阴之法;治疗疮疡总以顾护脾胃为本,主张甘寒清热为宜,慎用大寒大苦之品,用药处方时时健脾和胃,倡导药疗与食疗结合,并重视饮食宜忌,主张辨证忌口;提出热毒血......
作者:阙华发;徐杰男;张臻;邢捷;王云飞;单玮;肖文;唐汉钧 刊期: 2015- 06
-
浅谈赵炳南“首辨阴阳”学术思想对皮肤病湿证治疗的指导作用
赵炳南先生是我国当代中医皮外科泰斗,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创建者,创立了一套独特的中医皮肤病辨治体系,创建了许多经典方剂和有效疗法,为中医皮肤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疗皮肤病以“首辨阴阳”为辨证原则,尤其是对于与湿相关的皮肤病,重点是辨别疾病属于湿热性亦或是湿气性,这实质是对皮肤病湿与热的辨证,是辨热重于湿抑或是湿重于热.这一思想尤其体现在对湿疹和带状疱疹的辨证治疗上,不仅如此,这一思想对于银......
作者:李伯华;周冬梅;张广中 刊期: 2015- 06
-
脉诊在中医辨证中的重要性
脉诊历史悠久,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与疾病斗争过程的心血结晶,历代医家都对脉诊高度重视.现代中医临床诊治疾病,脉诊亦广泛应用,李士懋教授更将脉诊的地位推至第一,认为:脉诊是中医辨治体系的核心、精髓和灵魂.但由于脉诊难于学习和掌握,使很多中医师望而却步,加之西医诊断技术的进步,甚至有人认为“把脉是谎言”.中医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需要拨乱反正,因此,正确认识脉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迫在眉睫......
作者:张明泉;杨阳;张素杰;张洁晗 刊期: 2015- 06
-
连建伟教授脉学特点探微
连建伟教授临床上凭脉辨证,脉法特色鲜明,整理研究连建伟教授临床脉法的特点,其中,对连教授辨脉重虚实及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加以挖掘整理使之更为系统化和理论化;对连老师辨脉注重关脉反应的气机升降的重要地位加以分析阐释;对连教授《太素脉法》的继承及据此脉法预测的深刻内涵加以分析研究;对连教授判断妊娠的脉法是如何源于《黄帝内经》及经过后世的演变过程、应用等问题的加以分析,使妊娠脉法更加清晰,......
作者:王栋;常虹;连建伟 刊期: 2015- 06
-
邵经明教授学术思想撷菁
邵经明教授从医80余载,一生博古采今,融会贯通,勤耕不辍,精心著述,硕果累累.邵老临床经验丰富,医技精湛,诊治疾病独树一帜.诊病时重视病证合参,做到病清证明,有的放矢;针灸处方选穴力争少而精;突出整体辨证,擅长用背俞穴治疗各科杂症;强调临床实践,注重针刺时调气、治神和机体状态,并将针技与气功结合,创热感手法;善用刺络放血治疗瘀、热、壅滞和各种痼疾;临证每遇疑难杂症,则以针药并举,其处方严谨,用药精......
作者:邵素菊;张树岭;陈晨;任重 刊期: 2015- 06
-
国医大师何任教授养生思想与实践
总结国医大师何任教授的养生经验及其实践.结合何任教授的生活实践,认为养生之道包括5个方面,即养生养心,养心重在诚;整洁环境,居家卫生;顺时养生,不逆时令;饮食有度,起居有常;虚人药补,益寿延年.养生的理念和做法融入生活,融入工作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作者:顾锡冬;徐光星;何若苹 刊期: 2015- 06
动态资讯
- 1 高血压病的辨证施膳
- 2 王小云养与通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临证经验
- 3 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特点及中医证候的临床观察
- 4 蛋黄油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研究
- 5 单兆伟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八法
- 6 清热宣肺法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 7 四物汤等复方多糖组分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
- 8 略谈手术后遗疑难症的临床辨治
- 9 中医药治疗卵巢囊肿近况
- 10 半夏厚朴汤治疗精神疾病举隅
- 11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及其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的研究
- 12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思维和模式
- 13 运气学说应对疫病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思考
- 14 张仲景祛邪思路探讨
- 15 霉变与煎煮对硫熏天麻质量及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
- 16 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凉血消风颗粒剂治疗玫瑰糠疹78例
- 17 论述中药新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的技术要点
- 18 祛脂愈肝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
- 19 慢性肾炎“肾虚非本证”刍议
- 20 基于245例原发性肝癌病死病例分析试论原发性肝癌扶正从气血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