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第3期文章
  • 糖尿病胫前色素斑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目的:探询糖尿病伴有胫前色素斑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23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按有无胫前色素斑分为两组,按患者症状、体征辨证,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单证素分析显示血瘀证、气虚证、肾虚证、阳虚证为糖尿病胫前色素斑患者常见证型;与对照组相比,阳虚证、肾虚证、肝血虚证、血瘀证、气郁证和湿热证发病率较高(P<0.05,P<0.01).复合证型研究提示各种血瘀兼证发生率均较高,......

    作者:武曦蔼;徐远;华传金;张志远;杜红帅;李晓琼 刊期: 2014- 03

  • 基于聚类分析的不同年龄咳嗽患者证素特征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探讨不同年龄组咳嗽患者证素特征.方法:收集1095例以“咳嗽”为主诉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运用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年龄组咳嗽患者的证素特征.结果:咳嗽常见病位证素为肺、表、脾、肾、心、肝.痰是各年龄组咳嗽的主要病性.肺贯穿着咳嗽的始终,咳嗽不离于肺,病位表可出现各个年龄段;痰是咳嗽的病理基础,六淫以风、寒、热多,热占主导地位.结论:不同年龄咳嗽患者,病位病性证素虽然大致相同,但年龄越大,......

    作者:甘慧娟;朱文锋 刊期: 2014- 03

  •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颜正华教授治疗风湿痹证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风湿痹证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风湿痹证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风湿痹证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02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高频次药物包括赤芍、桑寄生、桑枝等,同时挖掘出22个核心组合和11首新处方.结论:......

    作者:吴嘉瑞;郭位先;张冰;杨冰;张晓朦 刊期: 2014- 03

  • 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其表观遗传调节理论在中医特禀体质(过敏体质)研究中的应用

    树突状细胞(DC)是在过敏反应免疫效应阶段之前,维持免疫平衡“亚稳态”的重要细胞机制.文章根据现代免疫学关于DC的研究,结合中医体质学“生命过程论”、“禀赋遗传论”、“环境制约论”等基本原理,以及调体防病的理念,阐述以DC成熟机制及其表观遗传调节为切入点来研究过敏体质微观机制的可行性及意义.如果这一机制得以揭示,对于从体质角度防治过敏性疾病发生有着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王济;李玲孺;李英帅;张惠敏;郑燕飞;陈雪梅;杨寅;张妍;王琦 刊期: 2014- 03

  • 电针足三里和天枢穴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脑肠轴不同靶点的效应差异

    目的:比较电针足三里和天枢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高敏的调节效应差异,探讨两穴作用的不同靶点,为进一步研究腧穴效应的特异性规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醋酸灌肠法制备IBS动物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电针足三里组、电针天枢组.电针两穴组给予20min电针刺激,隔日1次,共电针治疗7次.观察电针对大鼠内脏高敏行为反应的影响,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血液及脑肠不同靶点处的神经肽Y(......

    作者:朱文莲;李滢;张露芬;朱江;杨佳敏;沈小雨 刊期: 2014- 03

  • 艾滋病从脾虚论治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精于脾胃病的治疗,其脾胃学术思想对艾滋病临床救治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艾滋病在病因病机、证候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均与中医脾虚证有着密切联系,以脾虚来认识艾滋病发病及其病变过程,重视脾虚在艾滋病不同疾病阶段的作用,将固护中气作为基础进行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论治艾滋病的重要内容.......

    作者:张晓伟;张爱萍;李强;谢正 刊期: 2014- 03

  • 论中医春季养生调摄观

    春为万物之更始,四季之开端,在顺应四时自然变化进行脏腑调养的理论中,春季养生尤为重要,犹如房屋筑基.春季阳气萌动,升发的阳气对全年的养生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在经过夏长、秋收、冬藏3个季节后,体内已积蓄较多元气,春作为四季之首,只有推陈出新、畅发生机,才能保证一年的良好精神状态.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保护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旺盛,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行为皆应避免.......

    作者:贺颖;王彩霞 刊期: 2014- 03

  • 宋代医药兴盛的外部原因初探

    宋朝医学兴盛,是多个方面力量推动的结果,其中外部原因主要有:医药的巨大经济价值刺激了医学的繁荣,激起了全社会对医学的关注;士大夫参与医学,将儒家仁爱思想渗透到了医学中,医术成为了一种仁心仁术,提升了医学的社会地位,打破了相对保守的医学传授传统,促进了医学知识的传播;宋朝政府大力扶持医学,整理刊印历代医学典籍,改进医学教育体制,创办和剂局并编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3个方面的原因造就了宋朝医学的辉......

    作者:颜隆;朱建平 刊期: 2014- 03

  • 补肾和补肾健脾方对尾部悬吊大鼠股骨骨丢失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和补肾健脾方对尾部悬吊大鼠股骨的影响,比较它们防护骨丢失作用机制的异同.方法:采用头低位-30°尾部悬吊模拟失重性骨丢失,实验结束后,ELISA法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骨桥蛋白(OPN)含量,计算右侧股骨矿化沉积速率,观察左侧股骨骨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悬吊组大鼠血清ALP活性、IGF-1和OPN含量、矿化沉积速率、骨小梁面......

    作者:张林;谢鑫;王俊岩;陈文娜;刘鹏;张秋华;李环宇 刊期: 2014- 03

  • 《金匮要略》辨证论治中定量思想探析

    通过对《金匮要略》原文辨证论治体系进行系统分析,说明其中理法方药各个方面均体现了细致入微的定量思维,如张仲景对正邪量值、症状、脉象、证候、病情、治法、方药和煎服调护等均予以量化思辨与描述.这些定量思想的总结对深化研读《金匮要略》、完善张仲景辨证论治体系和提高临证辨治水平均大有裨益.......

    作者:刘玉良 刊期: 2014-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