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第9期文章
  • 从生活质量角度探讨时间因素在穴位敷贴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影响效应

    目的:从生活质量角度对比观察时间因素在穴位敷贴防治支气管哮喘中的影响效应.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三伏天组、三九天组和日常天组,观察疗效、生活质量.结果:3组患者疗效无区别,治疗后生活质量差异无显著性;3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敷贴疗法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该疗法中占主导因素的是药物及经穴,时间因素从本研究看来并无影响效应,适宜全年开展此疗法.......

    作者:李黄彤;黄冬娥;刘建华;赖晓玲 刊期: 2011- 09

  • 牵引推正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牵引推正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后疗效指数与X线片下颈椎失稳的改善情况的相关性,探索牵引推正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制.方法:依据纳入标准收集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牵引推正法进行治疗,对每一病例手法治疗10次后依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和功能评估量表确定疗效指数;同时记录治疗前后颈椎X线片下椎体水平位移值,统计分析牵引推正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后疗效指数......

    作者:王新军;木合塔尔·阿尤甫;刘俊昌;李勇涛;赵丰;李丹丹 刊期: 2011- 09

  • 411例斑秃临床及中医辨证分析

    目的:探讨斑秃的临床特征和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对411例斑秃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3.75±15.45)岁;轻度斑秃有346例(84.18%),重度斑秃有65例(15.82%);有家族史者64例(15.57%);有过敏性素质者72例(17.52%);有甲异常改变者45例(10.95%);有主观症状者140例(34.06%);中医辨证分型包括血热生风证105例(25.55%),肝......

    作者:娄卫海;陈维文 刊期: 2011- 09

  • 补气活血汤预防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汤对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60例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常规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西药,治疗组配合口服补气活血汤,服用2个月.对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组再狭窄率为6.67%;对照组再狭窄率为16.67%,治疗组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作者:王燕;陈晓光;杨学青 刊期: 2011- 09

  • 苗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苗药是苗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预防和治疗疾病经验的高度总结,是人类医学宝库的财富.本文主要描述近期苗药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以从活性成分中发现新的药理作用、从传统药方中发现新的药理作用、从常用药物中发现相关药理作用3个方面对莆药药理作用进展进行综述.传统民族药经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分析研究,将会发现更多的药理作用,是一条成本低廉、成功率高、并能形成特色的切实可行的道路.......

    作者:李万奎;沈祥春;潘娅 刊期: 2011- 09

  •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脏腑虚证本质研究设想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发展迅速.代谢组学的在体观察、代谢产物检测及动态观测等方法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沦治”的思维模式具有吻合性.以代谢组学为技术手段,以病证结合的方式对脏腑虚证进行研究,重视相关证候之间的比较研究,从临床病例和动物模型2个层次开展研究,将有助于明确脏腑虚证的本质,构建具有实用价值的证候诊断标准,并终实现中医证候的现代化.......

    作者:王颖;郑小伟 刊期: 2011- 09

  • 免疫激活状态是中医药干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分析了免疫激活状态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病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免疫激活状态是艾滋病发病机制中与CD......

    作者:姜枫 刊期: 2011- 09

  • 蛋白质组学在肾病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应用

    证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但临床辨证的不规范、不客观影响着中医药疗效的评价并阻碍中医学的研究及发展.具有整体性、动态件特点的蛋白质组学与中医学“证”的特点相符合,将其运用于肾病中医证候的研究中,对于探讨肾病证候的证本质、证候演变规律及疗效确切的经方、验方的作用机制,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小会 刊期: 2011- 09

  • 促进中药透皮吸收的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

    透皮给药作为一种有效的给药方式,正成为新制剂研究的热点.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增加透皮速率和增加药物透皮量上,寻找新的透皮促渗剂和新型透皮给药载体将是研究的重点.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新型的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与技术,提出运用合理有效的各种方法能够促进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的经皮吸收,为中药开发成透皮制剂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促进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发展.......

    作者:贺葵邦;王英姿 刊期: 2011- 09

  • 健康状态辨识研究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为避免由于中医理论特殊性和中西医学理论体系差异性而造成的混淆,本文探讨了健康状态辨识研究中应重视的4个问题:证与病的不同,前证与潜证的不同,中医之病与西医之病的不同,以及中西医治疗的立足点不同.由此进一步提出,在借鉴现代研究成果的同时,遵循中医思维规律是提高健康状态辨识准确性的必由之路.......

    作者:李灿东;俞洁;甘慧娟;陈妍;林雪娟;杨朝阳 刊期: 2011-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