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
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调研及其中医证候学研究
目的:通过高尿酸血症患者相关因素调查,探索其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基本证候类型,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与前瞻性相结合研究方法,以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选择病例,按照预先制定的临床研究表格对每份病例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临床共收集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病例109例,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高龄患者发病率明显增加,冠心病以及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明显高......
作者:闫卫红;赵勇;李玉峰;张宇;鲁卫星;王程;肖珉 刊期: 2007- 04
-
中国古代女医及其成才模式初探
中国历史上能载入史册的女医家可谓凤毛麟角,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具体从社会传统、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师承授受的性别偏向等方面,结合医生的职业特点和当时医生个人荣誉的社会判断标准来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传统文化取向是造成女医稀少的根源;认为对女医的杰出贡献、成才模式及其社会背景的研究很值得发掘和探讨.......
作者:林亭秀;朱明 刊期: 2007- 04
-
四物汤的临证用药配伍探析
四物汤是经典的补血和血调经基本方.基于其组方、功效与主治特点,分析四物汤用于血虚、血瘀、血热、血寒、血溢诸证中的加减化裁、用药配伍规律,阐明四物汤临床用于各种血证时应审证施治,随证遣药,化裁配伍,灵活变通,方能得其良效.......
作者:杨明会;高月;窦永起;李绍旦 刊期: 2007- 04
-
经方验案三则
文章介绍了笔者将跟师多年习得的辨证论治思想运用于临床,灵活运用经方(小柴胡汤方、苇茎汤方、小陷胸汤方),分别治疗内科杂病(失眠、肺痈、小结胸病)的三则验案,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连暐暐 刊期: 2007- 04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40例临床观察
输卵管炎性阻塞占女性不孕的30%-40%[1],已有临床研究表明,输卵管阻塞由输卵管本身病变与周围病变引起,二者常并存,病变原因以炎症为主[2].消除炎症,疏通管腔,恢复输卵管功能,是治疗此类不孕的关键.笔者对疏通汤及输卵管通液术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东红 刊期: 2007- 04
-
葛根素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步骤,血小板只有活化后才能发生黏附、聚集、释放等生物学行为,从而成为疾病继续发展的基础.活化血小板与静息血小板相比,其表面糖蛋白发生显著的变化,其中重要的是PAC-1和CD62P.有资料表明血小板活化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1-2],笔者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用葛根素治疗前后测定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的变化,以探讨该药在急性脑梗死防治中的作用.......
作者:黄米武;陈秋月;黄勤;王恩 刊期: 2007- 04
动态资讯
- 1 不同中医证型男性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研究
- 2 自拟定痛汤治疗顽固性头痛36例
- 3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与急性白血病证效关系研究
- 4 连建伟运用地黄饮子经验撷菁
- 5 竹药罐走罐法的历史渊源与临床应用
- 6 中医乳腺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7 益气化痰方对PM2.5致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 8 从中医寒热论治月经不调
- 9 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诊断法对中医神志理论研究的价值
- 10 滋补肾精方对肾精不足证小鼠Leptin、Ob-R和NPY表达的影响
- 11 母亲孕期饮食与哮喘患儿婴幼儿期反复喘息的相关性研究
- 12 黄苔的辨治
- 13 论道教对中医药学理论形成及临床实践的贡献
- 14 田振国教授痔病微创治疗新理念及经验总结
- 15 益阳活血方对兔病窦综合征心阳虚血瘀证模型中医证候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16 慢性湿疹的脏腑辨证及传变规律
- 17 抗抑郁症胶囊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 18 中医诊疗体系的模式与发展趋势
- 19 含沉香中药方剂的文献研究
- 20 微透析法进行芎冰喷雾剂鼻腔给药的脑内药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