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4年第8期文章
  • 中国传统医学脊源性疾病史略

    通过古代文献就脊源性疾病的历史渊源进行了相关阐述,同时整理了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并与西方医学相关内容进行对比.......

    作者:孙永章;韦以宗 刊期: 2004- 08

  • 中医基础理论及学科发展论纲

    论述中医基础理论的现实背景、基本要素与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学科定位与问题的对策作了深刻的剖析;特别指出要促进自身理论的产生,以服务于临床,以提高临床疗效作为价值取向.在今后学科建设的发展方略等方面,提出学科建设要涵盖学科发展总趋势、特征、范式和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不断开辟新境界.......

    作者:王琦 刊期: 2004- 08

  • 脾不散精与糖耐量低减

    从中医学整体思维和平衡观的角度对糖耐量低减(IGT)的形成机理作了深入的剖析,认为脾不散精,使水谷精微不得运化利用而产生的壅滞之气,是产生IGT的重要病理机制.提出运脾散精,除其滞气为主的调治法则和方药,以提高机体运化水谷之力,增强散精利用之功来有效地调节IGT并终止糖尿病的形成;并强调了中医药通过平衡阴阳气血来全方位地改善血糖失衡的体内环境,使血糖从根本上得到双向调节的这种特性,尤其适合于IGT......

    作者:吴深涛 刊期: 2004- 08

  • 利胆消炎冲剂治疗急性胆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胆道感染临床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面目发黄等.近年来,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以利胆消炎冲剂为主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胜英;李力强;宾建平;周海忠 刊期: 2004- 08

  • 安替瑞丝方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冠心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常见病种之一,虽然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冠脉内支架术使危重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PTCA后冠脉再狭窄率高达30%~50%,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率高达20%~40%,即使改进的肝素膜支架也未能有效地改善远期再狭窄发生率.国内外所有实验证实有效的防治再狭窄的药物尚未得到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肯定,所以困扰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再狭窄问题仍是本领域的一个......

    作者:贾海忠;史载祥;陈望;赵霞;傅俊英;柯元南;王兵;周玉杰;马长生 刊期: 2004- 08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从络、水、瘀、毒辨治初探

    近年来,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有年轻化趋势.脑血管痉挛(CVS)是其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31.6%~66%[1],死亡率高达25%,因而阐明SAH及CVS的中医学病理机制、积极防治CVS,是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目前中医学在此领域尚缺乏系统的研究,笔者梳理历代文献,结合多年临证心得,从络、水、瘀、毒入手,对本病辨治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析.......

    作者:熊露;田少霞 刊期: 2004- 08

  •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机理研究概况及思考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积极开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已成为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消渴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近几年对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生物学机制研究不断深入,现综述如下.......

    作者:冯兴中 刊期: 2004- 08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辨证规律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发病率较高.有人于1999年3月~7月对15~72岁的体检健康人群进行了调查,结果FD检出率为23.5%.中医对本病的研究较为深入,并且在治疗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然而治疗方法繁多,为更好指导临床治疗,现对1994年以来中医药治疗FD的文献进行研究,以揭示其临床辨证规律.......

    作者:刘松林;梅国强;赵映前;孙江桥;万晓刚;张茂林 刊期: 2004- 08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8例临床观察

    慢性前列腺炎包括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本病以青壮年男性发病为多,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笔者多年来对本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配合西药治疗4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单纯中医和单纯西医治疗各4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而立 刊期: 2004- 08

  • 陈淑长治疗臁疮经验

    臁疮因生于小腿臁骨(胫骨)两侧而得名,因久不愈合又称老烂腿.其特点是经久难愈,或虽已收口,每易因损伤而复发,是外科疑难病.陈淑长老师从事周围血管病研究数十年,对臁疮的治疗颇有心得,临证治疗,屡起沉疴.笔者跟随陈老师侍诊,偶有心得,不揣浅陋,以飨读者.......

    作者:葛芃;赵欣 刊期: 2004-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