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3年第8期文章
  • 麝香注射液辅助治疗药物中毒76例

    我们采用麝香注射液辅助治疗药物中毒76例,并与常规处理的53例对照,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就诊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酗酒与口服安定、舒乐安定病史.按抽签法将12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6例,男30例,女46例;年龄15~68岁,平均34.7岁;中毒程度:轻、中度(乏力、共济失调、嗜睡)54例,重度(昏睡、昏迷或呼吸抑制)22例;中毒时间:>6小时23例,6小时16例,......

    作者:李跃进;田秀坤 刊期: 2003- 08

  • 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情况下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的含量比较

    目的:比较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情况下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HypersilC18柱,流动相分别以甲醇-水(30∶70),在250nm波长测定葛根素;甲醇-0.04%磷酸(46∶54),在280nm波长测定黄芩苷;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钾(35∶65),在346nm波长测定盐酸小檗碱.结果:3种成分的峰都能有效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葛根素0.074......

    作者:曹佩雪;梁光义;李霞;周飞;冼福荣 刊期: 2003- 08

  • 通络救脑注射液对脑缺血大鼠脑皮质梗塞灶Glu及其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络救脑注射液对脑缺血大鼠脑皮质梗塞灶Glu及其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三氯化铁致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大鼠脑缺血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统计使用t检验.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皮质梗塞灶Glu及其NMDA受体表达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强,通络救脑注射液各组大鼠脑皮质梗塞灶Glu及其NMDA受体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结论:通络救脑注射液能明显降低Glu及NMDA受体在脑缺......

    作者:司银楚;吴海霞;许红;牛欣;李澎涛 刊期: 2003- 08

  • 胆酸、栀子苷及配伍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TNF-α、IL-1β和ICAM-1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胆酸、栀子苷及两者配伍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TNF-α、IL-1β和ICAM-1含量的影响,探讨中药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胆酸组、栀子苷组、合用组、血栓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方法,制作缺血2h再灌注12h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脑组织匀浆TNF-α和IL-1β含量,酶联免疫法(......

    作者:张娜;朱晓磊;李澎涛;贾旭;蒋玉凤 刊期: 2003- 08

  • 对中药研究的思考

    创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是历史赋予我们中药科研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而怎样创制现代中药,目前仍需要求得共识,故提出探讨.......

    作者:张彦廷;柯向梅;董悦生 刊期: 2003- 08

  • 多动合剂治疗多动综合征生化基础的实验研究

    儿童多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性疾病.迄今为止对多动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对其发病机理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探讨已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我们根据多年临床研究的经验,研制了治疗儿童多动综合征的中药复方多动合剂,用于临床已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本文总结了在动物实验中进行药效学研究的结果,并从生化机制上对其疗效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作者:李宝珍;王崇仁;刘昌孝 刊期: 2003- 08

  • 补肺益肾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黏附分子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COPD反复的急性加重是其肺功能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提高其免疫功能,控制慢性的气道炎症是减少其加重的关键.黏附分子的变化与COPD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1,2].我们既往的研究表明,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黏附分子明显增高,经治疗后疾病的缓解期黏附分子水平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另文发表).我们对缓......

    作者:李素云;李建生;马利军;周庆伟;李成海 刊期: 2003- 08

  • 论中西医理论形成原理及发展规律

    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医学及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相形之下,中医的发展却显得非常缓慢.中医究竟应当如何发展,目前仍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在中医的发展问题上之所以陷入困惑与迷茫,根本原因在于对中西医两种理论体系各自的形成原理、发展规律及其差异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对中西医两种理论体系的形成原理及发展规律进行了探索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中医的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者:王振华 刊期: 2003- 08

  • 从循证医学展望中医药临床研究与实践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它强调从系统研究中获取证据,并重视临床实践中个人经验与系统研究中所获得的科学证据相结合,是临床流行病学和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典范,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正日益受到重视和普遍运用.循证医学在我国方兴未艾,借鉴循证医学模式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与实践,对提高中医药临床科研水平、解决中医临床的重大诊疗问题、推动中医药现代......

    作者:盛梅笑 刊期: 2003- 08

  • 血瘀证证候实质研究进展与思考

    研究血瘀证的证候实质,首先要辨识血瘀证的内涵.血瘀证通常是指因气虚、气滞、寒凝、血热等原因,导致血瘀而血行不畅,或外伤或各种急、慢性病导致出血未能及时消散而引起的病证.现代医学认为,各种致病因子所造成的全身或局部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血循环障碍以及血液流变性和黏滞性异常而导致各组织器官水肿、炎症渗出、血栓形成、组织变性、结缔组织增生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都可以概括在血瘀证的病理实质中.中国医学科学院......

    作者:王阶;姚魁武 刊期: 2003-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