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
脑血通口服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
脑血通口服液由天麻、钩藤、全瓜蒌、鲜竹沥、赤芍、水蛭等中药组成,具有化痰熄风、祛瘀通络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显著疗效.有研究表明…,该品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病学症状,缩小脑梗死面积,促进坏死灶内出血吸收和胶质细胞增生修复,减少周围区水肿和炎症反应.本文通过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进一步探讨脑血通口服液的作用机理.......
作者:李华;王军;高丽君;楚海波;郭永成 刊期: 2002- 08
-
不同治法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防治作用的比较研究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临床难治症之一.相关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表明,中药能够确实有效地阻止和逆转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和发展[1].由于目前中医界对该病认识不一,方药多样化,疗效差异大,严重阻碍了临床的推广应用[2].......
作者:齐振熙;曹阳 刊期: 2002- 08
-
中药治疗女性寻常性痤疮110例临床总结
我们根据皮损、发生部位、体积,发生于女性且常伴月经不调的特点,以凉血清热、疏肝理血为治则,自拟方剂消痤复美汤1号及2号方剂,治疗女性寻常痤疮110例,疗效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瑛;胡浩 刊期: 2002- 08
-
中医辨证治疗中经络型中风病168例疗效观察
自1995年始,我们对门诊中风病中经络型168例,分别予以中药、中药加针刺为主的综合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兹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门诊病人,168例患者中,男102例,女66例;年龄35~50岁46例,51~60岁94例,70岁以上28例;病程1~2周93例,2~4周60例,1~6个月9例,6个月以上6例;两组病人一般情况、病情严重程度、CT扫描f均无明显差异(P>0.05).......
作者:陈德宇;洪素兰 刊期: 2002- 08
-
金刚藤糖浆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就诊率呈逐年增多趋势.由于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因此,寻求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及治疗途经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作者:张淑杰;王春芳 刊期: 2002- 08
-
漂浮复位法治疗尺桡骨双骨折
尺桡骨双骨折,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占全身骨折的6%~8%.由于解剖、功能复杂,局部肌肉丰满,手法复位困难,而术后骨折不愈合临床常见.自2000年以来试用漂浮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尺桡双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陈静刚;陈建锟;郭英 刊期: 2002- 08
-
中风病偏瘫痉挛状态中医康复方案研究思路的探讨
中风病后,约有80%的病人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障碍发生率高,是直接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偏瘫的Brunnstrom分级理论认为,在偏瘫的恢复过程中,痉挛可出现在痉挛期和联带运动期,是偏瘫康复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邹忆怀;张文生;李宗衡;王新 刊期: 2002- 08
-
李曰庆治疗阳痿思路及经验
阳痿又称为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ED),是指阴茎持续无法达到或维持充分的勃起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阳痿是男科常见病,冷静等于1993~1996年对上海1582名40岁以上男性调查,发现73.1%的人患有不同程度勃起功能障碍[1].......
作者:周强;李兰群 刊期: 2002- 08
-
中医辨证的量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当前的疾病谱变化及临床诊断与疗效判定等实际工作中理化检测指标的应用,大大增强了临床辨证用药的目的性.然而中医学经典的辨证逻辑分析方法难以实现对大量症状、体征和生理生化检测指标等证候信息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洪净 刊期: 2002- 08
动态资讯
- 1 基于东北、广东两地中药性味差异的药性构成属性初步分析
- 2 黄春林防治慢性肾脏病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思路——一项探索传承名老中医经验的定性研究
- 3 薯蓣皂苷元含药血清对IL-17和TNF-α诱导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 NF-κB p65、AP-1的影响
- 4 姜黄素明胶微球体外释放研究
- 5 健脾养心针刺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 6 感染后咳嗽中医诊疗方案建立与评价的思路探讨
- 7 IL-4R因rs3024619、 rs2057768、 rs3024585多态性与哮喘患者大鱼际掌纹特应征的相关性研究
- 8 张氏百草伤膏改制凝胶剂结合超声电导透射治疗膝痹病的疗效观察
- 9 反思现代中医认识论的概念和概论
- 10 丹参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部分炎性指标的影响
- 11 基于数据挖掘对徐志瑛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用药规律的研究
- 12 麻杏甘石汤治疗小儿肺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
- 13 清肠合剂治疗小儿湿热痢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14 中药炮制对其促癌活性的影响
- 15 马融三焦分治热痫的临证经验总结
- 16 香青兰总黄酮对哮喘大鼠白三烯B4、白三烯C4、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0表达的影响
- 17 虚燥更平散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 18 从肾论治老年病的临床经验
- 19 针刺补泻跷脉对失眠大鼠5-HT、NE及IL-1β含量的影响
-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辨证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