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年第7期文章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分型论治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进展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中药复方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报道日渐增多,溃疡性结肠炎不同的中医证候分型存在着不同的肠道菌群失衡,而采用中医分型论治也可通过调节相应的肠道菌群平衡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示中医分型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在调控肠道菌群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然而不同证型的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菌群的结构特点和发病机制并不明朗,分型论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该病的......

    作者:王海燕;葛巍;刘端勇;左铮云 刊期: 2018- 07

  •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分型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中医“痹症”范畴,证候研究是中医理论中的精华部分.本文探讨了RA传统辨证分型、分期辨证、地域差异及客观化研究,提示RA证型可能与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免疫学指标以及超声检查等存在某些关联性,弥补了中医客观辨证的不足,为RA中医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建立统一规范的RA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有助于中医证候学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相互为用,利于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把握证候的本......

    作者:王秋燚;张小玲;宁乔怡;姚血明;马武开 刊期: 2018- 07

  • 复方丹参滴丸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复方丹参滴丸主要化学成分包括丹参、三七、冰片3种中药,其有效成分含有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和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豁痰开窍的作用.复方丹参滴丸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运用现代医药新技术而成功研制的一种新型纯中药滴剂.与原来的片剂相比,具有用量小、疗效好、作用突出不良反应少并可减少胃肠刺激等优点,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制剂.目前复方丹参滴丸已普遍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脑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

    作者:李倩 刊期: 2018- 07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思路探讨

    中西医结合作为中国特色医学诊疗模式,在防治疾病的临床实践及基础研究中已硕果累累.干燥综合征(SS)作为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易反复、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文章简述了SS的中西医治疗现状,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突出中医特色,运用辨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中西药结合及循证医学研究方法,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SS的思路,并简要讨论了中、西医治疗SS各自优势......

    作者:孙晓泽;焦东方;刘爱华 刊期: 2018- 07

  • 基于鞘脂组学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证本质研究思路探讨

    冠心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痰瘀互结证是其临床常见中医证型.鉴于鞘脂及其代谢通路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特殊作用,鞘脂可能是构成痰瘀互结证的物质基础之一,鞘脂代谢特征可能是有别于其他证型的内在基础,鞘脂组学有望成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证本质研究的有力切人点.文章系统诠释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证本质的鞘脂组学研究策略,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证本质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朱黎霞;张英丰 刊期: 2018- 07

  • 以络论治桥本甲状腺炎思路

    桥本甲状腺炎(HT)属于慢性复杂性疾病,具有慢性、易复性、发病隐匿、难治性等特点.文章基于“络病”理论结合前人经验、现代解剖学及病理生理学对HT的研究,提出通补络脉、分期论治为HT的治疗原则.可将HT分为亚临床期(甲功正常期、亚临床甲亢期、亚临床甲减期)、甲亢期和甲减期3期.各期主要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络气郁滞;肝火亢盛或气阴两虚、脉络瘀阻;阳气亏虚、络息成积.各期分别予以相应治法并酌情选取荣养络......

    作者:刘婧;张兰 刊期: 2018- 07

  • 中医典籍翻译模式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中医典籍翻译模式化处理受到文本属性、译者-读者关系、翻译目的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作为缓和语言与文化差异冲突的中间地带,“第三空间”能通过语言杂合、文化糅合中和中医典籍存在的不可译性,促进模式化的构建.......

    作者:杨星君;叶进;丁年青;任荣政 刊期: 2018- 07

  • 采用视觉模拟法评价中医症状的探索

    中医症状是证候的基本要素,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在辨证论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症状的客观评价直接影响到辨证论治过程以及中医治疗后的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法评价中医症状,具有主观症状客观化的特质,使得中医症状评价直观易操作,增加了结果的可信度,有利于中医药的推广.......

    作者:马秀兰;马建萍;张颖;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李静茹;曾琳 刊期: 2018- 07

  • 基于证素原理的中医疗效动态评价体系的构建

    中医证的演变、动态变化,证的兼杂问题,增加中医疗效评价的困难,成为中医临床及科研的难点所在.如何建立行之有效,能反应中医诊疗特色的评价体系,是中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对疗效评价的历史渊源、现状、证素辨证原理及其中医诊疗的特点,即天人合一、整体观点、辨证论治等的认识.强调基于证素原理的中医疗效动态评价体系,是能体现中医特点,反应中医证的时空优势、证的轻重等问题.......

    作者:陈锦团;李灿东 刊期: 2018- 07

  • 中医方证辨证概念争鸣探讨

    方证辨证是近年来中医辨证论治方面讨论的热点之一.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系统梳理,提出方证辨证当指以方剂的主治病症范畴及该方组方之“理法”为基础,通过对患者表现出来的主要病症(或病机)与“方证”相符与否的分析,选择合乎理法的方剂主治疾病的一种辨证施治方法.方证辨证作为辨证论治的早期或丰富经验基础上的简化形式,是临床医生经验积累基础上直觉思维的体现,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18-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