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172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34/R
邮发代号: 18-9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
《黄帝内经》五体理论的学术现状与价值展望
五体理论是《黄帝内经》人体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五体本身以及所属结构相关理论共同组成.五体,即皮肉脉筋骨,是《黄帝内经》人体结构理论躯体部分的主体框架.五体之间通过脉系以及其它具体结构如谿谷相互关联,内合五脏,外应五行,是以中医外治疗法为主的中医外科、针灸、骨伤等科诊治实践的理论基础.但是其目前的学术现状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五体理论发展停滞,更新缓慢,传统理论难以有效指导现代医学实践.展望中......
作者:刘斌 刊期: 2017- 07
-
关于中医思维的几点思考
培养中医思维要辨明以下几点:首先,中医学的核心是医学,其根本任务是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其次,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是自然演化思维,即整体是由另一个整体演化而来;整体中的每个局部都包含整体的全部信息,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阴平阳秘是中医治疗的目标,其实现有赖于阴阳两者处于恰好的相对位置,而非力量的绝对平衡.再次,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对症治疗是医学治疗的3个层次,中医学在辨证论治方面有优势,但辨证论治不是中医......
作者:马文辉;姚博 刊期: 2017- 07
-
基于肝郁证研究对中医证候现代内涵探查的思考
“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中心环节,证候内涵一直是中医现代研究的核心问题.文章以肝郁证为切入点,通过系统追溯肝郁证的研究及进展,在探讨其现代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医证候的概念内涵、特性、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中医证候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中医证候“外观表征-系统病理生理-分子生物学”整体系统框架,运用多种方法技术从不同维度进行探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结果的系统整合以获得中医证候的现......
作者:杨宗纯;谢鸣 刊期: 2017- 07
-
基于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疾病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随着人类对生命理解的不断深入,追求健康的意愿也更加强烈,使得中医学“治未病”理念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传统的“治未病”理论缺乏可操作性平台,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文章旨在论述把中医诊断学与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相结合,在证素辨证和体质辨识基础上,建立状态与疾病相关的模型,构建慢病风险预警系统,对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相关人群慢病的风险进行评估,发出风险预警,为慢病防控和治未病健康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吴长汶;朱龙;唐娜娜;李书楠;李灿东 刊期: 2017- 07
-
论道教对中医药学理论形成及临床实践的贡献
中医药学是我国独特的医学和文化体系,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也为人类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中道教对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和作出的贡献大.道教是一个非常重视生命的宗教,它的思想基础是道家思想,从道祖老子著《道德经》,揭示宇宙生存论及长生久视之道,尔后经过历代道教祖师阐发,成就了道教注重“重人贵生”的理论与实践方法的生命学认知体系.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
作者:李葆青;张元忠;吴鋆;邱模炎 刊期: 2017- 07
-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肝硬化腹水(ascitesdueto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终末期阶段的并发症,可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血吸虫病等引起.当腹腔内出现过多游离液体(>50mL)时称为腹水.中国武汉地区的年均肝硬化住院率为23/10万,年病死率8.5/10万[1].腹水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占住院肝硬化患者的67.3......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张声生;王宪波 刊期: 2017- 07
-
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该病症状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者发生胃癌的危险度增加,在临床上越来越引起重视.中医药在本病的诊疗方面有着多年的积累,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曾于2009年组织制定了《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对慢性胃炎的诊疗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近年来,......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张声生;唐旭东 刊期: 2017- 07
-
冲任不调证源流考
冲任不调证为证候规范名之一.在近现代医学标准确立以前,历代医家对冲任不调证的理解各不相同,现对“冲任不调证”一词的历史变迁进行梳理.冲任学说先后经历了先秦两汉的理论奠基、隋唐时期的传承发展、宋金元的百家争鸣以及明清时期的系统与丰富,终在近现代得以规范及完善.早期冲任不调证单指冲任二脉气、血、阴、阳某一方面的失调,现今则泛指一切可以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的证候,为妇科疾病的总纲.......
作者:李金霞;刘寨华;张华敏 刊期: 2017- 07
-
“中医”名实源流考略
当今的“中医”历史悠久,一般认为“中医”一词是西医传人后出现的、专门用于指称我国原有的医学或医生.爬梳古今相关文献,发现“中医”一词存在古今词义演变,且有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等现象.“中医”一词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指中等水平的医生,而后世主要有动宾词组、名词两种用法.作为动宾词组的“中医”,意为切中医理.而作为名词的“中医”,古今皆有两种含义,古义指中等水平的医生或医术,并引申为普通医生或医术;......
作者:朱建平 刊期: 2017- 07
动态资讯
- 1 《金匮要略》病证脉象分析
- 2 仝小林治疗高尿酸血症140例疗效分析
- 3 加参方对大鼠心肌梗死早期心室重构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 4 毓麟合剂及其拆方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与分泌的影响
- 5 试论中医的实证问题
- 6 鳖甲煎丸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胶原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 7 偏头痛中医辨证存在问题与对策
- 8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墨旱莲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 9 胡荫奇病证结合治疗产后痹经验
- 10 与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相关体表敏化穴位的初步分布观察
- 11 健脾益智胶囊法对AD大鼠血清中AchE及海马区GFAP的影响
- 12 中药复方在病证基础上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3 补肾活血法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 14 从痰瘀论治胰岛素抵抗
- 15 “正常体质-肾虚体质-肾虚证候”唾液代谢组学研究
- 16 加味麻杏石甘汤对急性放射性肺损伤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 17 中药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概述
- 18 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用药特色探讨
- 19 基于全基因组甲基化的乙肝后肝硬化典型证候生物学基础观察
- 20 木犀草素体外对H1N1感染A549诱导凋亡的干预作用及机制